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人教版 /选修2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地理选修二第一章第2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16-02-15 浏览次数:66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大航海时代开始于(  )


    A . 15世纪初 B . 15世纪中 C . 15世纪末 D . 一战后
  • 2. 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是(  )


    A . 葡萄牙人麦哲伦 B . 意大利人哥伦布 C . 英国人库克 D . 葡萄牙人达·伽马
  • 3.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 . 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 . 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 . 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 . 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 4. 下列有关海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 B . 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C .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D . 海洋的价值已被人类充分认识
  •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5世纪以前,人类有了“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 B . 15世纪,郑和下西洋标志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C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世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引入了一个新时代 D . 英国人库克首先完成了环南极航行
  • 6. 关于海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B .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C . 目前海洋还局限于为人类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之利、航运交通、国家安全等方面,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新产业的开发未形成规模 D . 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 7. 关于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麦哲伦环球航行,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 B . 人类对海底地形全面系统的认识是大洋观测计划实施的结果 C . 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过程 D . 海洋是解开地球之谜的“钥匙”
  • 8.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中共穿过几大板块(  )


    A . 3 B . 4 C . 5 D . 6
  • 9. 2008年4月10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出发,开始对太平洋、印度洋进行科学考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西南太平洋、西南印度洋风平浪静,利于考察 B . 两大洋大致以147°E经线为界 C . 对两大洋进行深海环境调查 D . 将开辟一条崭新的航线,为世界航海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 10.

    2010年5月15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青岛港出发,途经下图所示国家和地区,总航程3万多千米,历经4个月,于2010年9月23日返回青岛港。据此回答问题。

    假如在航行过程中舰艇的重量未发生变化,那么舰艇吃水深度最小的海域是(  )

    A . 长江口东南海域 B . 加勒比海 C . 红海 D . 地中海
  • 11. 雅典和里斯本纬度大致相同,气候相同,但夏季里斯本的气温低于雅典,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 洋流 B . 地形 C . 大气环流 D . 植被覆盖率
  • 12. 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计划依次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再返回青岛。它将先后途径(  )


    A . 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 B . 马六甲海峡——好望角——巴拿马运河 C . 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D .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
  • 13.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②线仅用了20天。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③线)比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据下图完成问题。

    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  )


    A . 第一次航路长 B . 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 C . 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 . 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 14.

    2011年7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入水后在深度为5182米的位置坐底,并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的中国龙,之后完成了海水、海底生物的提取以及锰结核采样等工作。读下图,回答问题。

    许多国家将深潜的深度定位在5000米,甚至7000米,这是因为(   )

    A . 深度越大,海底生物资源越丰富 B . 深度越大,所能探测的海洋范围越大 C . 深度越大,多金属结核分布越密集 D . 深度越大,水下环境的安全性越高
  • 15. 厄尔尼诺是指在中东太平洋上异常的暖流从赤道向南流动,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这里所说的寒流是指(    )


    A . 秘鲁寒流 B . 本格拉寒流 C . 加利福尼亚寒流 D . 拉布拉多寒流
  • 16. 1982—1983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旱涝灾害,主要表现为南太平洋东岸的洪涝和南太平洋西岸的干旱,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①非洲撒哈拉遭受了洪灾    ②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异常干旱

    ③秘鲁、乌拉圭洪水泛滥 ④罗马夏季多雨,冬季干旱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17.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5年~1927年使用回声测深法发现了北大西洋中脊,它将大西洋从中央一分为二。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海底岩层的地磁进行了大量测量,1963年瓦因与马修斯提出了地磁条带分布成因与大洋中脊形成的假说。

    以上事件表明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处于(  )

    A . “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时代 B . 海洋探险时代 C . 科学研究时代 D . 大航海时代
  • 18.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 . 夏季 B . 春末 C . 冬季 D . 初秋
  • 19. 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 20.

    读图,回答问题。

    一艘远洋货轮5月18日从上海港出发,6月30日到达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口,下列情况可信的是(  )(双选)


    A . 在①海峡通过时,船只顺流而行 B . 在②海峡遇雷阵雨 C . 在③海峡遇细雨蒙蒙的天气 D . 在④海峡通过时,船只吃水深度变深
二、非选择题
  • 2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B,C,D,E,F,G

    2. (2) 地图的中心是地中海,这反映了古希腊人有着怎样的海陆观念?

    3. (3) 图中缺少了哪些大洲,为什么?

  • 22.

    读“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图”(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 (1) 人们的认识过程是

    2. (2) 麦哲伦是(国家)的航海家。读“航线图”回答:年他的船队从出发,渡过洋,绕过洲南端,进入洋;后又经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角返回,成功地绕地球一周。

    3. (3) 早在年,著名的航海探险家就进行了一次横渡大西洋的远航,他从出发一直西行,目的是去等东方国家寻找。他坚信地圆说,认为目的地虽在欧洲东方,一直向航行也可到达,结果成功地发现有美洲大陆。有趣的是,第一次航行共用了37天到达美洲,次年再去美洲,仅用了20天就到达了。原来,第一次是逆着(填洋流名称)航行的;第二次是顺着航行的,因而时间缩短了许多。此后,欧洲人就经常利用后一条航线去美洲经商。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8年7月11日,少先队员挥着国旗送别“雪龙”号。当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科考基地码头启程前往北极,将展开为期75天的第三次北极科考。此次出征北极是我国北极科考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一次。科考将主要针对北极气候变化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北冰洋独特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北极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展开研究。

    材料2:北极地区投影图。

    1. (1) 填写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A是洲;D是洲;B是洲;

      C是岛;E是海峡;③是岛;

      ④是海峡;⑤是海。

    2. (2) ①是(国家),该国西部地区的气候类别是;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②是,它是世界上盐度最的海,其成因是

    3. (3) ⑦是(洋流),它对欧洲西部地区的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⑧是(洋流),它与(洋流)相汇,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渔场。

  • 24.

    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中表示陆地的是,表示海洋的是

    2. (2)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上海陆分布大势是

    3. (3) 陆地随着纬度的变化趋势是

  • 25. 海洋科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即使是同一区域,海洋、水文、化学要素及生物分布也是互相各异、多层次性的。因此,很难在实验室里对各类海洋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精细的实验,也不能只靠数学分析和数学模拟来进行研究,而是要充分利用科学设备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研究。直接的观察研究,既为实验室研究和数学研究的模式提供确切可靠的资料,又可以验证实验室和数学方法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进行长期的、周密的、系统的海洋考察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海洋观测仪器和技术设备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以上材料,简述对海洋进行科学研究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