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湘教版 /湘教版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16-02-24 浏览次数:65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  )

    A . 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B . 国际人口迁移 C . 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 . 某些国家的生育政策
  • 2. 下列叙述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①五一期间上海某家庭全家到北京旅游 ②张三在某小镇上乔迁新居 ③广州某同学到北京上大学 ④中国建筑工人到科威特去打工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3.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1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以下关于该城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A .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B .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 . 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 D . 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二、综合题
  • 4.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 .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 从亚洲迁往拉美 C . 从拉美迁往欧洲 D . 从欧洲迁往非洲
    2. (2) 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它所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

      A . 从湖南流往广东 B . 从河北流往山东 C . 从新疆流往内地 D . 从华北流往重庆
    3. (3)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

      A . 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 .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 . 交通、通信困难 D . 甲地优美的环境
  • 5.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属于推力因素的是(  )

      A . 矿产资源丰富 B . 文化教育发达 C . 土壤盐渍化 D . 老龄化
    2. (2) 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城市是(  )

      A . 大庆 B . 攀枝花 C . 金昌 D . 珠海
    3. (3) 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 自然环境 B . 国家政策 C . 社会经济 D . 战争
  • 6.

    读2001—2007年我国某省人口增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图分析,这几年该省人口(  )

      A . 出生率上升 B . 死亡率下降 C . 自然增长率大幅上升 D . 外来人口迁入增多
    2. (2) 该省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该省与其他省份历史、文化差异大 B . 自然环境优美 C . 与其他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D . 人口政策鼓励多生
  • 7.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1) 2005—2010年(  )

      A .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 .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 .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 .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 (2)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 .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 .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 .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 .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 8.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回答下列问题。

    1. (1) 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 . 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 .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 .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 .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 (2)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 . 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 .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 人均耕地减少
    3. (3) 该现象会(  )

      A . 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 .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 . 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 . 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 9.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 (1)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 .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 总人口减少 C .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 (2) 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 . 美国 B . 日本 C . 俄罗斯 D . 德国
  • 10.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A . 持续上升 B . 持续下降 C . 先增后减 D . 先减后增
    2. (2) 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城镇房价增长快 B . 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 . 产业升级和转移 D .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2年春运从1月8日起,为期40天。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人口迁移示意图。

    1. (1) 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分别为(  )

      A . 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 . 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 . 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 . 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近年人口流动的特点。

    3. (3) 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4. (4)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12.

    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1. (1) 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最可能的原因是

    2. (2) 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3. (3) 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 , 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4. (4) “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 13.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19世纪中期,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闭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 “闯关东”线路示意图。

    1. (1) 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 (2) 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 15.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

    2. (2) “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3) 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

    4. (4) 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

    5. (5) 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收这些劳动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