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湘教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787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读下图,上图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A . B . C . D .
  • 2. 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后期(  )


    A . 城市化发展以小城镇为主导 B . 城乡一体化地带初步形成 C . 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减弱 D . 城市化向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 3. 在广州举行的“珠三角地理经济结构变化研讨会”上,不少区域经济学专家认为,珠三角经济地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多年累积的高速工业化、城市化正在推动该区域进入“超级城市体”时代。根据文字描述,此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处于________阶段(  )

    A . 夯实基础 B . “三来一补” C . 加速发展 D . 发展“泛珠三角”
  • 4. 多年累积的高速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加速了(  )

    ①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②人口向城市集中

    ③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④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播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5. 面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

    ①占用大量耕地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④城镇和工业密度过低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6. 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B .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在区域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下发展 C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城市化由城乡一体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 D . 目前,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 7. 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 . 地理位置 B . 政治因素 C . 交通因素 D . 科技因素
  • 8. 目前,影响深圳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


    A . 环境 B . 旅游 C . 交通 D . 科技
  • 9. 关于珠三角地区与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珠三角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 . 苏南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 . 外资驱动型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 . 乡镇企业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 10.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哪方面发展条件稍差(  )


    A . 交通不便 B . 国内的经济腹地较小 C . 农副产品供应缺乏 D . 水资源不足,气候温暖湿润
  • 1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 .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 . 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C . 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料指向型产业 D .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12.

    读下图,该地区耕地大量减少的原因是(  )


    A . 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B . 土地沙化 C . 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D . 建设用地过多
  • 13.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B .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C .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D . 改造或淘汰那些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
  • 14. (2016高二下·吉林期末) 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 . 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 . 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 .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 . 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 1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和活力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在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中,建设项目“处处开花,点点结果”,这种情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

    A . 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B . 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发展 C . 有利于发展各市区的区位优势 D . 能节约用地,缓解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
  • 16.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


    A .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 .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 .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 . 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17. 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


    A . 资源 B . 交通 C . 政策 D . 技术
  • 18.

    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推进城市规划一体化,努力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据此并结合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工业区是 (  )

    A . 美国硅谷、辽中南工业区、英国中部 B . 班加罗尔、浙江温州、珠江三角洲 C . 日本九州岛、意大利的中部、德国鲁尔区 D . 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 19. (2019高二上·牡丹江期中)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特征是(  )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二、综合题
  • 20.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材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为7 361亿元,2004年为13 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 (1)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工业。

    2. (2) 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双选)(  )

      A . 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 . 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 . 劳动力素质较低 D . 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3. (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4. (4) )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至少答两点)。

  • 21.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 (1) 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 (2)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城市填图中代码,省市填简称)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为核心,地跨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3. (3) 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 22.

    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北海、钦州、防城港位置示意图。

    资料2:北海、钦州、防城港2000~2004年三次产业产值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第一产业

    19.78

    16.42

    18.07

    17.54

    19.93

    第二产业

    12.37

    20.00

    21.81

    25.96

    33.90

    第三产业

    13.22

    37.33

    42.37

    40.81

    47.05

    第一产业

    32.75

    33.94

    35.38

    34.28

    33.09

    第二产业

    9.50

    12.00

    13.88

    13.30

    18.87

    第三产业

    21.20

    23.30

    25.90

    28.80

    33.80

    第一产业

    11.96

    11.87

    11.77

    11.13

    11.80

    第二产业

    9.91

    11.91

    14.30

    16.70

    23.24

    第三产业

    15.45

    10.04

    19.12

    20.89

    23.19

    材料3: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城市化水平图。

    材料4:2005年六省(市、区)GDP各占全国比例图。

    1. (1) 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A . 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 . 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 . 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D . 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2. (2) 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3. (3) 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

  • 23.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 (1) 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 (2) 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 (3) 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 24.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 1 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材料二:山东省城市化、工业化统计图

    1. (1) 从材料和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 (2) 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答出两项即可)

    3. (3) 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