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73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yíng

    tuí

    biàn



  •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改为

    ②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改为

    ③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婉惜的样子。改为

  • 3. 用恰当的词语替换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

    ①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气、生活奢侈

    ②孔乙己立刻显出精神萎靡、心神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③他的眼色,很像真诚地请求掌柜,不要再提。

  • 4.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B .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C . 多乎哉?不多也。 D .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 5. 下列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①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②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③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 6.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②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③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⑤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涓滴都在努力向着大海涌流。千千万万的奋斗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着一个民族的成就感。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无不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在波斓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唯有奋斗者能永bǎo青春的朝气。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bǎo

      青春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 (3) “不骛于虚声”中“骛”的意思是(    )
      A . 纵横奔驰 B . 追求 C . 迅速
    4. (4) 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8. 班级开展“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1) 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2. (2) “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尝尽人生酸辛

    3. (3) 学习了《孔乙己》之后,王强写了几句感悟,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甲】《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乙】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长长的一串足迹。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浮现在我眼前。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和“”互换位置。

  • 9. 阅读课文开头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回答问题。
    1. (1) 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又写了“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等。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2) 本文用字精妙,请根据下面的要求进行赏析。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刻画出了孔乙己怎样的形象?

      ②“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章,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3)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 10. 阅读《孔乙己》,回答问题。
    1. (1) 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 (2) 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账!”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有删改)

    1. (1) 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
    2. (2) 文中画线句能否改为“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联系上下文,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3. (3) 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①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②“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4. (4) 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 12.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孔乙己这个形象,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这些描写方法的运用,使孔乙己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也运用适当的人物描写方法,为我们塑造某个人物形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