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岳麓版 /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瑰宝 /第13课 万里长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岳麓版历史选修六第5单元第13课万里长城同步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29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
  • 1. 长城的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遵循的原则是 (    )

    ①就地取材    ②因地制宜   ③用险制塞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 2.

    下图中的建筑被誉为“中国的脊梁”和“民族的魂魄”,下列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防御工程 B . 它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艺术品之一 C . 它把自然美和建筑美融为一体 D . 今天我们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秦始皇时修建的
  • 3. 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人在北方修筑长城,同时把统一前各国修建的各段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秦长城,这些连接的各国长城包括 (    )

    ①燕长城  ②赵长城   ③楚长城   ④秦长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4. 既是长城上有名的险关要隘,又是长城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的是 (    )

    ①山海关  ②娘子关  ③雁门关  ④居庸关  ⑤平型关  ⑥嘉峪关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⑤⑥ C . ①②⑤⑥ D . ①③④⑥
  • 5. 下列有关长城的防御工程,表述正确的是 (    )

    A . 以烽燧内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关城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 B . 以烽燧内报警系统,敌台为前沿阵地,城墙为前沿战斗据点,关城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 C . 以烽燧内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关城为前沿战斗据点,敌台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 D . 以烽燧内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城障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关城为纵深防线
  • 6. 《义勇军进行曲》在1982年被正式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这就肯定了长城 (    )

    A . 作为中华民族肝胆与骨气象征的人文价值 B . 是凝聚农牧民族的历史丰碑 C . 是开放交流、开拓进取的象征 D . 是勤奋智慧的象征
  • 7. 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 (    )

    A . 为了防御秦国的进攻 B . 为了抵御南方的少数民族 C . 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南下及互相防范 D . 为了建造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品
  • 8. 康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以下能体现上述材料观点的有 (    )

    ①组织雅克萨之战  ②崇尚儒家文化、恢复科举  ③尊重喇嘛教  ④多伦会盟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③④
  • 9. 长城沿线易于相互瞭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有大量的烽火台,它也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 (    )

    A . 观察敌情 B . 传递军情 C . 保护关隘 D . 军事指挥
  • 10. 除中国建有长城这样的军事防御工程外,世界上还建有长城的国家是 (    )

    A . 英国的哈德良长城 B . 意大利的长城 C . 古埃及的防御长城 D . 法国的长城
  • 11. 有人曾对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评价道:一项是阳刚的一撇,另一项是阴柔的一捺,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人”字。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两项工程是 (    )

    A . 长城、都江堰 B . 秦兵马俑、都江堰 C . 长城、大运河 D . 长城、郑国渠
  • 12. 《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下列关于秦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由大将蒙恬主持修筑                                                                
    ②是把韩、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而成 

    ③在当时有利于中原经济的发展,在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④真正起到了阻止匈奴南下掠夺中原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13. 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累计长度达 (    )

    A . 10000千米 B . 100000千米 C . 10000里 D . 100000里
  • 14. 秦筑长城的起止点是 (    )

    A .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 . 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C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 . 西起九原,东到山海关
  • 15. 下列各项,在后世又曾大规模增修或扩建的工程是 (    )

    ①郑国渠   ②都江堰   ③赵州桥   ④长城   ⑤大运河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⑤ D . ④⑤
  • 16.

    下图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

    ①防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 
    ②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而建 
    ③张骞出西域时由此出关 
    ④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长城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秦长城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基础 B . 秦长城西起陇西,东至临洮 C . 清康熙“修德安民”,不修长城 D . 山海关、喜峰口均是长城重要关隘
  • 18. 《史记•楚世家》引《齐书》:“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据材料判断,此长城 (    )

    A . 目的是“互防” B . 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 C . 属秦万里长城的一段 D . 成为中国农牧业区的分界线
  • 19. (2021高二下·苍南月考)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    )

    A .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 .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 .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 .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 20. 史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

    A . 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B . 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C . 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D .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
二、材料分析题
  • 21. 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

    材料三: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四: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长城》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4. (4) 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

  • 22. 材料一: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率军30万挺进北方,控制了阴山山脉西段及其山南的广阔平原。为了巩固国家的北部疆域,蒙恬将军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秦王朝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即今天的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郡内,长达5000多公里,是名符其实的万里长城。经过秦、汉和历代王朝的修筑,长城被称为世界奇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

    材料二:河北一段明代以前的极有研究价值的古长城被南雁公路切断,公路北侧的山坡上用于绿化的“鱼鳞坑”垒的石块多取自古长城,长城墙体已被挖坏。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瓦厂合二为一,但麻烦的是有一段长城“碍事”。村长一声令下,拆!这段60米长的历史文化遗产,顷刻间湮灭。事后,虽然各级管理部门极为重视,又是发文又是现场办公会,但最后不过是罚款200元了事。目前长城的基本状况是:只有1/3修复和保护基本完好,另有1/3残破不全,1/3不复存在。请回答:

    你认为,我国当今所面临的威胁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新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加以克服?

  • 23. 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康熙帝批评秦始皇修筑长城所持的共同理由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是如何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

    2. (2) 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认识历史评价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 24. 阅读下列材料:

    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地球上留下叹为观止的人工建筑遗存。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如今,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运用了约三十万的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全国男劳力的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这个沉重的徭役。“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住!”这首吟咏长城的秦朝民歌,揭示了秦始皇的暴政。唐朝人柳宗元分析秦朝骤亡的原因时,认为是“咎在人怨”。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概括出其中的观点?

    2. (2) 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修长城的看法?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司马迁评议蒙恬说:“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亭障,堑山湮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2、长城修筑后,汉代的贾谊评价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贾谊《过秦论》

    材料3、它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荣光,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懦的不出击。由于它的庞大和悠久,它还把自诩自大和自欺欺人深深的烙在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上。呵,长城,我们为什么还要讴歌你呢?

    ——《河殇》

    1. (1) 材料1中司马迁实际对秦朝的什么进行批评?除此之外,秦朝还有哪些“固轻百姓”的做法?

    2. (2) 材料2说明长城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3. (3) 材料三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长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