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16-03-04 浏览次数:87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①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大肠杆菌②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上两组实验,经过适宜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等操作,可检测到(    )


    A . ①组实验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全部子代噬菌体蛋白质中含3H B . ①组实验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全部子代噬菌体DNA中含3H C . ②组实验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全部子代噬菌体蛋白质中含15N D . ②组实验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全部子代噬菌体DNA中含15N
  • 2.

    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 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 . 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 D .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3. (2021高一上·云南月考)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 B .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 . 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 D . 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 4.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    )


    A . 32P B . 35S C . 32P或35S D . 32P和35S
  • 5. 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 . 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 . 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D . 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6.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果蝇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B . 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 .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D .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碱基A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2种
  • 7.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 D .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
  • 8. (2018高三上·鹤岗月考)

    用T4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在感染后2、4、6、8、10min时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3H-尿嘧啶,培养适宜时间后,粉碎大肠杆菌分离得到RNA,并分别与热变性后的含T4噬菌体DNA单链组、含大肠杆菌的DNA单链组混合杂交,检测两组的放射性强度并把结果绘制成曲线。两组杂交后的结果分别对应的曲线是(    )


    A . b、a B . c、d C . d、c D . a、b
  • 9.

    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简单,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 . 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置于含有35S的培养基或培养液中直接获得的 C . 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原因是被标记的DNA在上清液中 D . 上图的实验充分说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 10.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B . 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 . 蓝藻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D . 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后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 11.

    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如图是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 B . 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 . 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D . 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
  • 12. (2016高一下·长沙期中) 牛、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中参与构成遗传物质的碱基种类数依次分别是(    )

    A . 4,4,5 B . 5,4,4 C . 5,5,4 D . 4,4,4
  • 1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 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细菌 B . 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都偏高 C . 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促进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D . 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④的结果是只能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 14.

    如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去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A . B . C . D .
  • 15. 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 . 若要大量获得病毒,需要用活细胞进行培养 C . 病毒和细菌都具有核糖体 D .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 16.

    下图为H8N9禽流感病毒的模式图,该病毒( )


    A . 通过RNA传递其遗传信息 B . 属于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 . 能在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上增殖 D . 能独立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 17.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分别独立观察其作用 B . 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 . 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 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 18.

    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 . 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 .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 . 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
  • 19. (2021高一下·南京期末)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⑤ D . ③⑤
  • 20.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 . 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 .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 .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D .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二、非选择题
  • 21. 请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方法可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而不是。具体是用32P标记,用35S标记

    2. (2) 用32P标记一噬菌体,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

      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在进行此实验之前,你怎样才能使噬菌体标记上32P?

    3. (3) 由细菌提供的复制噬菌体自身DNA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4. (4) 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生物体中的上进行的。

    5. (5) 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是否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为什么?

  • 22.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一系列体内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感受态R型细菌与S型细菌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无青霉素抗性的细菌与青霉素接触,易导致细菌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

    2. (2) 在实验4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型细菌。

    3. (3) 除了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以观察菌落特征外,据图1可知,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区分R型和S型细菌?

    4. (4) 图2中步骤是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S型细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细菌细胞内;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S型细菌的致病性与紧贴在细胞壁外侧的(一种结构)有关,细菌此结构的有无受控制。

    5. (5) 科学家证实生物界基因表达基本机制是相同的。性状的表达需经过过程。

  • 23.

    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 (1) 该实验是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

    2. (2) 该实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证明

    3. (3) 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4. (4) 依据上图所示实验,可以作出的假设是

    5. (5)

      为验证上面的假设,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6. (6)

      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为此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实验能够说明

  • 24.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 (1)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A . ①②④③ B . ④②①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①③④
    2. (2)

      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3. (3)

      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

      A . 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 . 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 .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 . 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 (4) 图乙中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是用来培养。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中。

  • 25. 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

    实验材料、用具:S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器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②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S型菌落

    1. (1) 艾里弗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

      ①②③中表达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

    2. (2) 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3. (3) 从③④组实验可知,S型细菌的DNA或基因能否通过R型细菌的细胞膜

    4. (4) 有人认为,上述四组实验并不能说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


    5. (5) 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