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19-12-07 浏览次数:304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
  • 1. (2019八上·天台月考) 根据拼音写汉字。

        星星草社坦头中学2019年9月10日10时电  今日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我校张云设老师、刘存镇老师、曹丽丽老师参加了县委举办的教师节表zhāng大会,大会向2018学年有杰出贡献的老师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并bān发荣誉证书。

        在浩hàn的知识海洋中,他们像灯塔,一丝不gǒu,傲然挺立,是他们为莘莘学子指明方向、照亮未来。

  • 2. (2019八上·天台月考)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1) 树树皆秋色,
    2. (2) ,狐兔翔我宇。
    3. (3) ?松柏有本性。
    4.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5. (5)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例如《使至塞上》中“”一联,构图有面有点,线条简洁明快,景象既苍茫辽远,又给人以亲切温暖质感。
    6. (6) 李白的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以奇幻的想象,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例如《渡荆门送别》中“”一联,以月作喻,写出他夜晚行舟,忽见明月的欣喜,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郁。
    7. (7) 《水经注》既是一部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山水游记。许多诗人、文学家都借鉴《水经注》中的艺术手法,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即借用了《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3. 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61分)
  • 4. (2019八上·天台月考)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1. (1)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 , 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 , 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①结合“内容呈现”的中划线的,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②结合“内容呈现”中划线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2. (2)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 5. (2019八上·天台月考) 学校将十月定为“大阅读”主题月,《西游记》中的沙僧参加阅读社团的招聘,你是阅读社团的社长,你会录取他还是淘汰他,请你写出理由。
  • 6. (2019八上·天台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为诗人

    余秋雨

    余秋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诗经》。《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我一直认为,古代比现代史有诗意,《诗经》就是最早的证据。

        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以指向一个个明确的人。

        《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丛治辰:秋雨老师,您曾在一本书中说过,《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原第—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余秋雨: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比尔呢。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万小龙:说到这里,我想应该把“诗人”放在一个更高的人生坐标上,并非只是一个写诗的人,而是一个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

        余秋雨: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选自《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有删改)

    1. (1) 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下那个是(    )
      A . 《诗经》被我们先人当做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 . 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C . “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明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D .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目的在于说明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2. (2)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诗人”的解释是“写诗的作家”。根据上文的观点,写出对“诗人”一词新的理解。
    3. (3) 有人说:“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全文,并联系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 7. (2019八上·天台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 (1)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④乡人敬惜字纸。

    2. (2)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3. (3) 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 (4) 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 8. (2019八上·天台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选自《全唐诗》)

    1. (1) “绕”与“覆”两词分别从“”和“”两个方面传达出夜荷的神韵。
    2. (2) 指出诗歌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
  • 9. (2019八上·天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 , 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 ,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塘关 , 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滟滪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陆游《入蜀记》)

    【注】①大溪口: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西。②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夔峡。③匹练:一匹白绢。④盎(àng):古代的一种口小腹大的盆。⑤罅:缝隙。⑥瞿塘关:在奉节瞿塘峡口附近。⑦滟滪堆:瞿塘峡口的一块巨石。⑧土人:当地人。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水又高堆数十丈    至夏水襄陵 B . 白帝夔州各城      属引凄 C . 夔州            温而知新 D . 如匹练            则天下之事
    2. (2) 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B .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C .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D .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

    4. (4) 【乙】文作者陆游到瞿塘峡时可能是夏季吗?请联系【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理由。
三、写作(68分)
  • 10. (2019八上·天台月考)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坦中晚报》“今日新闻”栏目需要新闻稿件,请以今天(9月25日)“喜迎祖国母亲70华诞”为背景,挖掘新闻素材(新闻素材可以从时空人物等多方面挖掘,如媒体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国家方面等),写一则消息。消息中涉及的具体地名、人名、校名以××代替,150字左右。

  • 11. (2019八上·天台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同学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呢?

    请将题目“最美的                   ”(时光、风景、课堂、瞬间、人……)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要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围绕写作对象的美展开,如写风景则着力描写风景的美,如写人物的美则可以突出人物的外形、品质美好……②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的发展顺序等进行写作,多使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合理抒情、议论。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