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 /(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6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民意调查和公众测验越来越多,中国传媒越来越多地刊登最新调查结果。之所以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是因为(   )

    A . 人民群众的意见都是对的 B . 人民群众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能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D .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 2. 在美国历史上,华盛顿创立和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林肯避免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内部分裂。因此,有人认为正是这些英雄推动了美国历史的发展。这种观点错在(   )

    A . 没有认识到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 没有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 没有认识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 3. 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这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

    A . 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 .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 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 .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4.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①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是通过传说实现的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④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②③④
  • 5. “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此观点(   )

    A . 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 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 . 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 . 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6. 一位成功的雕塑艺术家说:“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动人心。”这位艺术家(   )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7.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一切优秀的文化创造,既是时代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助推个人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该论断反映了(   )

    ①思想与文化的发展引领和决定社会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8. “民生问题无小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人民群众是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9. “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故所以率下人。“利用”者,谓在上节俭,不为靡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利民之用,为民兴利除害,使民不匮逐乏,故所以阜财。“阜财”谓财丰大也。“厚生”者,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这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有(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②群众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要坚持群众观点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执政者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0.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所包含的哲理是(   )

    A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 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辩证统一的 D . 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
  • 11.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这说明(   )

    A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 12. 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新闻战线开展此项活动是因为(   )

    ①新闻作品属于意识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新闻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闻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新闻作品源于创作者文风作风的转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李大钊曾经说过,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作指导,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上述材料反映了(   )

    A . 阶级是人类社会一种永恒的现象 B .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 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 阶级分析法是矛盾观点在阶级社会中的运用
  • 14. 原生态民歌,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民、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愈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可见(   )

    A . 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离开领袖人物,但不能离开人民群众 B .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C . 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为精神财富提供了物质前提 D . 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 15.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③人民群众总是能够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④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A . ②④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
  • 16. 广大新闻工作者响应中央号召,积极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集中推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的新闻报道。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

    A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 B .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唯一途径 C . 新闻报道引导和决定社会发展变化 D .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 17. 尼采所鼓吹的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有权奴役群众,普通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权力意志的工具。下列对尼采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超人说”认为“超人”是社会的主体②“超人说”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③“超人说”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④“超人说”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8. 某网站整理了一份“老提案、老议案”的名单:全国政协委员、北航原校长沈士团曾连续10年提教育经费支出应占GDP4%;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连续8年建言公车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律师韩德云连续7年提官员财产公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博导蒋洪连续5年提阳光财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工商联副会长王超斌5次提交垄断企业改革提案……如今,这些执著的坚持有些终于成为了现实。材料体现了(   )


    A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 杰出人物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 D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19. 习近平指出,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两个积极性、打牢学习教育和查摆问题两个基础、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领导干部要让群众看到自己敢于正视并解决问题的决心,看到自己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教的襟怀。上述讲话的哲学依据是(   )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把握重点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0.

    漫画《回音“避”》中“××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做法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要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③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④要坚持群众路线,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二、综合题
  • 21. 《社会科学研究》刊登题为“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的文章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涵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们党在认识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升华,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新时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试说明其哲学依据。

    2. (2)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 22.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某省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多市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对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本省省情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该省省委组织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的必要性。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有近10万人因交通事故丧生,每天都有近300人被车祸夺去生命,交通事故死亡率约占全球的15%,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国家。对此,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作出了回应,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正式入罪。这次关于“危险驾驶”入罪,改变了“肇事后再处罚”的方式,不管是否造成后果,只要有危险驾驶行为都予以处罚。“酒驾入罪”走入我们的生活,彰显了保护民生的立法原则。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温家宝同志曾指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当然,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1. (1)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

    2. (2) 为什么说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有人民的参与?

  • 25. 我国的扶贫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的过程,即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到把国家政策扶贫、投资扶持等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的过程。通过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大量事实表明,在反贫困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为我国在21世纪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分析开发性“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