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人教版 /选修6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更新时间:2016-02-29 浏览次数:39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下列环境中,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

    A . 高山草甸 B . 极地苔原 C . 农田水利 D . 原始森林
  • 2. 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环境即是土地、水、森林等自然事物 B . 相对于人类而言,周围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是人类的环境 C . 人类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来改造环境 D . 全球环境的变化,全是人类不合理的改造自然环境造成的。
  • 3.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判断下列题目。

    1. (1) 工业“三废”的排放所属环节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不属于④环节的是(   )


      A . 印度洋大海啸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B . 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C . 伦敦烟雾事件导致许多人生病和死亡 D . 海洋污染引起赤潮、使海洋渔业减产
  • 4.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 露天采矿 B . 城市化 C . 战争 D . 破坏植被
    2. (2) 下列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    )

      A .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B . 造成耕地的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C . 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D . 湿地遭破坏
  • 5.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1. (1) 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A . 1% B . 20% C . 19% D . 21%
    2. (2) 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

      A . 土地沙漠化 B . 水土流失 C . 土壤盐碱化 D . 温室效应
    3. (3)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 . 退耕还林还草 C .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 . 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 6. 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泄漏,造成31人死亡,203人受伤,13万人疏散,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受污染地区的成年人发病率比一般地区高20%~30%,而儿童的发病率则高出50%,居民癌症的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指标要高出许多,与该事件有关的死亡人数还在增加。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死亡率只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B . 该事件属于原生环境因素产生的地方病 C . 人类不应该建立核电站 D .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预防环境污染
  • 7. 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 人口数量增长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B . 人口数量增长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C . 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发展中国家 D .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逐渐趋弱
  • 8. 太平洋岛国瑙鲁将举国迁往澳大利亚,据所学知识分析其被迫迁移的原因是(   )

    A . 与周边国家战争不断 B . 其磷酸盐矿产开发殆尽 C .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生态难民  D . 由“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迁移
  • 9. 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2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0. 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A .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污染环境 B . 城市人口猛增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C . 寒潮和水旱灾害 D . 滥占耕地,破坏土地资源
二、双项选择
  • 11. 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环境是不包括人类的 B . 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 C .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D . 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
  • 12. 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

    A . 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 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 C . 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D . 人类在干旱地区植树
  • 13. 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 地热能 B . 汽油和小黄鱼 C . 带鱼和大黄鱼 D . 水稻和棉花
  • 14.

    读下图,完成下列题目。

    1. (1) 若此图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则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

      A . 非洲 B . 西欧 C . 大洋洲 D . 拉丁美洲
    2. (2) 有关图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人口、资源、污染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 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的结果 B . 资源递减是由于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C . 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关 D . 人口过快增长是环境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
三、综合题
  • 15.

    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

      ①对资源的影响是 ,

      ②对环境的影响是 ,

          其原因是 和  。

    2. (2) 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人口与环境之间的主要矛盾是 。

    3. (3) 要摆脱图中所示的困境,你认为应首先从哪里下手,为什么?

    4. (4) 此统计图对人地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 16.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图17是黑河流域地区简图,图是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中甲—丁空格表示着如下的内容。

      用水增加      耕地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入境水流减少

       甲 ;乙 ; 丙 ;丁。 

    2. (2) 图中①表示的含义是

    3. (3) 根据黑水河案例,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 17.

    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1的甲、乙两图中的河流,都是世界著名的大河,河口、河流干流上都有世界著名的港口和水利工程。读图判断。

      港,  B 港。

      a 工程,  b工程。

    2. (2) 图2中,反映a地区的气候状况的是图;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3. (3) 依据下表中的资料,简述a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a工程

      b工程

      坝址水文条件

      年径流量(亿m3)

      820

      4510

      平均含量(kg/m3)

      1.6

      1.2

      年输沙量(亿吨)

      1.34

      5.3

      总库容量(亿m3)


      1640

      393

      调节库容(亿m3)

      1310

      165

      库区水量损失(蒸发+用水)

      入海水量

      建坝前

      330

      近10000

      建坝后

      60~18

      近10000

      出库泥沙

      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仅200~300万吨。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在库区内

      建库最初10年有1/3的泥沙下泄,以后逐年增多,90年后每年约90%的泥沙出库


      坝口至河口距离

      900

      1800

  • 18.

    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

     

    1. (1) 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

    2. (2) 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 19. 近年来东北平原耕地“隐性流失”加剧,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黑土地,从开发初期的“攥一把都能出油”、“插根筷子也能发芽”,变成了如今的“大沙包、破皮黄,咋上肥料不长粮”。据此,回答问题。

    1. (1) 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 . 黑土被冲刷变薄 B . 气候干旱所致 C . 微生物活动微弱 D . 化肥施用过少
    2. (2) 根据材料,简述人类与环境的统一矛盾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