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2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事实或现象 | 解释 | |
A | 香味扑鼻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 | 气体能被压缩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C | 热胀冷缩 |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
D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
气体 | 氢气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硫 |
密度(g/L) | 0.089 | 1.977 | 2.716 |
溶解性 | 难溶 | 微溶 | 易溶 |
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①食品包装时冲入A气体可以防腐
②B气体填充霓虹灯
③C气体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
A 无色有甜味的气体 B 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 C 熔点-90.9℃,沸点-88.5℃
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食品保鲜。
做霓虹灯填充气。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气。
发射火箭时的助燃剂。
实验步骤如下:
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在集气瓶内加入50mL水,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然后立即深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A 实验过程中可以不使用弹簧夹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 该实验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 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根据小雪的实验,分析A、B、C、D、E、F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B、C、D、E、F。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