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东区域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末考...

更新时间:2017-07-31 浏览次数:364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他们为抚养子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作为子女(    )

    ①要细心感悟父母无私的爱                ②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③不能选择父母,但要理解父母          ④可以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视而不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告诉人们(    )

    ①尊敬自己的长辈,并尊重别人的长辈

    ②爱护自己幼小的孩子,并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的孩子

    ③要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④要多向自己家里的长辈奉献爱心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3. 下列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每天和爸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 B . 每周至少与父母一起做一件事,边做事边交流 C . 自己做了错事,不能让父母知道,以免父母生气 D . 与父母沟通不畅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
  • 4.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全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我们面对父母的“严”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

    A . 完全消除父母与我们之间的差异 B . 理解、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C . 对父母的教育不理不睬 D . 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
  • 5. 星期五下午,林强在学校帮同学修自行车回家晚了,急性子的妈妈没有了解清楚,以为儿子贪玩,就对儿子一顿训斥。面临这种情况,你觉得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    )

    A . 立即向妈妈讲明情况并要求妈妈向自己道歉 B . 另找适当时机与妈妈交流,向妈妈说明情况 C . 和妈妈尽力抗争,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 D . 记恨在心,不再和妈妈沟通
  • 6. 某市心理咨询中心对近百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不少学生感到很难与父母沟通。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青少年学生的怪异性格 B .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或误解 C . 父母落后的思想观念 D . 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过于严格
  • 7.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让别人去做 B . 自己想要的,也要留给他人一份 C . 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D . 自己不愿做的事,要让别人去做
  • 8.

    仔细观察图片,图中小女孩的行为告诉了我们很多助人的道理,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

    ①帮助他人能感受到奉献和成长的快乐

    ②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③帮助他人只是付出,没有收获

    ④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境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9. 一顾客就餐时将柠檬倒入热牛奶中,发现结块,就大声质问服务员牛奶是否变质,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结块牛奶端走,微笑着递上一杯新鲜的,并说:“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结块,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后面露羞愧,服务员的语言举止态度蕴含的良好品质是(    )

    ①尊重    ②宽容    ③精诚合作    ④与人为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0. 某公交车售票员在车厢里俯身捡起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后说:“谁这么缺德,也不体谅我们打扫人员的辛苦。”然后,顺手将塑料瓶扔到车外。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售票员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不能以牺牲公共或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身利益     ④当我们已经意识到需要理解、体谅的时候,更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体谅他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产生矛盾和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    )

    A . 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B . 坚决斗争,绝不让步 C . 避开是非,逃避生活 D . 用偏激的态度和手段进行报复
  • 12.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这告诉我们(    )

    A . 与人为善就是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 B . 与人为善的行为是不图回报的 C . 与人为善就是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D . 与人为善要落实到行动上
  • 13. 下列想法或做法不符合“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求的是(    )

    A . 我讨厌别人叫我“胖子”,也从不给别人起绰号 B . 我喜欢别人以尊重友善的态度对待我,我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 C . 谁要是冒犯了我,我就再也不与他来往 D . 数学是我的强项,我经常帮助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
  • 14. 从《东郭先生与狼》和《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A . 我们应该热爱环境,保护动物 B . 帮助别人要讲究原则 C . 狼与蛇这类动物不值得人类同情和帮助 D . 帮助别人要量力而行
  • 15.

    看漫画《曾子杀猪》。你认为下列对曾参的做法理解正确的是(    )

    A . 家人之间可以不用讲诚信 B . 小题大做,非常不值 C .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D . 曾参不会勤俭持家
  • 16. 2012年11月12日,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不小心撞坏路边停放的汽车后,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在原地等待了近半个小时,并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字条,欲事后赔偿。他因此被网友称为“诚信中学生”。徐砺寒的行为启示我们(    )

    ①诚信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         ②坚持诚信会赢得他人的宽容、理解和尊重

    ③当今社会,讲诚信的人会吃亏      ④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7. 下列名言中不能体现诚信的是(    )

    A . 人无信不立 B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 . 言必出,行必果 D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18.

    对下边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

    ①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他人信任               ②讲诚信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③诚信的核心是善,我们要与人为善       ④讲诚信会使自己的道德得到升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9. 1963年至今,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维吾尔族老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曾先后养育了19个孩子,而其中10个孩子是来自4个不同民族的孤儿。在美国热播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阿里帕成为所有中国母亲的代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善良与慈爱。但面对如此崇高的荣誉,年逾古稀的阿里帕却自谦地说道:“我只是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据此完成下题。

    1. (1) 从这则事例中,我们明白(    )

      ①阿里帕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②阿里帕有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③收养孤儿的母亲才是善良的  ④善良要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 (2) 阿里帕的言行,让我们认识到(    )

      A .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B . 只有在经济上帮助他人才是幸福的 C .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D . 帮助他人,能够体验恩赐和施舍的快乐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25. “他们”,是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的人,世界各国对“他们”的称呼发音几乎一模一样。“他们”,很多时候是我们背后的关怀与唠叨,也是我们想摆脱的牵挂。“他们”,是我们容易忽视的等待,也会有一天是我们再也见不到的想念。越长大,离“他们”越来越远,我们却一直常驻在“他们”的心里!趁有生之年,对“他们”多孝敬一点!

    认真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l)“他们”是谁? 我们为什么要孝敬他们?

    2. (2) 孝敬他们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 26. 本学期小华担任了班级QQ群的管理员。近段时间,同学们在QQ群里纷纷诉说自己的苦恼。小明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夸我听话懂事,可上了初中后,我总忍不住跟父母顶嘴,被他们说了我心里还特不痛快,郁闷死了!其实我也很着急,我是怎么了?

    1. (1) 小明的这种现象说明他存在一种什么消极心理?这种消极心理有什么危害?

    2. (2) 如果你是小华,请为小明出出主意,让他知道如何与父母加强沟通、增进互相理解。

  • 27.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传统经典,其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名言。

    1.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2.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有人认为:“平等就是人人一样”。这种观点对吗?你是怎么认识“平等”的?

  • 28. 目前,社会上诚信失范的现象令人担忧,从市场上的有毒大米、假药、假酒等假冒伪劣商品到经济活动中随意毁约、逃避债务;从商业上的欺诈手段到个别地方弄虚作假,缺乏诚信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另外,“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事情却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一连串的“扶人反被讹”事件告诉人们:在社会急剧变化和价值多元的今天,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某班打算开展“诚信为本,真诚待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决定进行诚信状况调查,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校园中“诚信”情况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50人)


    撒谎

    抄袭作业

    言而无信

    从未出现

    20

    34

    24

    偶尔出现

    15

    10

    16

    经常出现

    15

    6

    10

    1. (1) 统计表中的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 (2)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到以诚待人?

      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明确把“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国务院也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3. (3) 信用对个人和企业而言有何重要性?

    4. (4) 当前,国家加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意义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