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除去CO中的CO2 | B.B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C.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D.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 反应 |
B |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 加入NaOH溶液 |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 该溶液中含有Fe3+ |
C | 除去NaNO3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Cl |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所得溶液为NaNO3溶液 |
D |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加入少量稀盐酸 | 没有气泡产生 | 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
根据以下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曲线上P点的含义是.
②某温度下,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试管中,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图1所示的现象.则该实验的温度(填“>”、“<”或“=”)t°c.要使甲继续溶解,又不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方法是.
2Fe (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
①溶液C中所含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②已知铜锈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10%,固体F的质量是1.28g,则铜锈中含Cu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至0.1%).
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 NaOH溶液 | Na2CO3溶液 | |
加入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现象Ⅰ | 溶液变红 |
加入CuSO4溶液 |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 现象Ⅱ |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产生白色沉淀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
表中的现象Ⅰ为;现象Ⅱ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 )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 )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实验及分析】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 .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 , 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
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
【反思与评价】
1)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①丙同学的实验中,加入CaCl2溶液的目的是.
②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 |
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b.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c.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①为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体,洗气瓶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②在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a);(b)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
③实验中,C装置的现象是;E的作用是.
④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10.00g置于硬质玻璃管中,充分反应后冷却、称量,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8.32g,D中浓硫酸增重0.72g,则Fe2O3•nH2O中n=.(假定Fe和H2O不发生反应,实验过程中每步均完全吸收或反应).
⑤在本实验中,下列情况会使测定结果n偏大的是(填字母).
A.缺少洗气瓶B B.缺少装置E C.反应后固体是铁和少量Fe2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