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些物质粒子的示意图,“○”、“●”、“”分别代表不同种类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C.一次 D.二次
A.酸 B.盐 C.碱 D.有机物 E. 无机物 F.化合物
反应时间(秒)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140 |
|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毫升) |
甲金属 |
25 |
60 |
95 |
130 |
160 |
170 |
170 |
乙金属 |
30 |
75 |
120 |
150 |
150 |
150 |
150 |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结论:。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 , 其理由是。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选填“1”或“2”)。
①用刻度尺测量空保温杯内部高度,记为h杯。
②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记为m水 , 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记为t1。
③将水倒入保温杯中,测量杯中水的高度,记为h水。计算出h杯-h水 , 这也就是杯中水下落的高度。
④在保温杯盖子上安装一支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连接处密闭绝热),盖紧保温杯,如图乙。
⑤ (填写操作),计算出水的重力所做的功(W)。
⑥测出杯中水的温度,记为t2 , 计算出水吸收的热(Q)。
⑦根据⑤⑥的数据,得出两者的比值关系。
水位(米) | 0.25 | 0.50 | 0.75 | 1.00 | 1.25 | 1.50 | 1.75 | 2.00 | 2.25 |
压敏电阻RF阻值(欧) | 300 | 200 | 125 | 90 | 70 | 65 | 62 | 60 | 59 |
实验步骤:
①取6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上A1、A2、A3和B1、B2、B3 , 在试管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同种高锰酸钾溶液
②用胶头滴管把已经榨取好的白菜汁分别滴到A1、A2、A3试管中。在往A1试管中滴加白菜汁时,待滴入5滴白菜汁后,小雪才想起,没有一边滴加一边摇晃一边观察。于是她立即摇晃试管,发现红色未褪去。继续滴加,并按规范操作,滴到第9滴时红色刚好褪去。A2、A3试管都是刚好滴到第8滴时红色褪去。
③为了防止用过的滴管中粘有白菜汁而影响实验。小雪取了另一支洁净的胶头滴管吸取菠菜汁,分别滴加到B1、B2、B3试管中(操作规范),发现都是滴到第5滴时,红色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