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惠民县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历史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18 浏览次数:4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四次变革,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农业生产合作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①④②③ D . ①③②④
  • 2. 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是(    )

    A . 主权归属不同 B . 外交政策不同 C . 社会制度不同 D . 经济政策不同
  • 3. (2017八下·临泽期末)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 . 党的诞生 B . 打开国门 C . 良好开端 D . 高举旗帜
  • 4.

    20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图,这个“转折点”是(    )

    A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 C . 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D . 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5.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日战争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是会主义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⑤ C . ①②⑤ D . ②④⑤
  • 6. 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开放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③②①
  •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综合国力的增强 B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 . 成功举办APEC会议
  • 8.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之一。可是在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当时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9. 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A .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召开了中共八大 C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 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 10. (2016八下·临泽期中) 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D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 11.

    一个时代的宣传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八(1)班的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历史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 . 大跃进 B . 三大改造 C . 文化大革命 D . 改革开放
  • 12. (2016八下·顺德期末) 口号和名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破四旧”“造反有理”“右派”“走资派”等口号和名词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3. (2017八下·桥东期末)

    年代计算尺是学习历史经常要用到的工具之一,为了搞好期末复习,八(2)班张欣同学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


    A . 开天辟地 B . 遵义会议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八大”召开
  • 14. (2017八下·江都期末) 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是最早的经济特区,这座城市是(    )

    A . 上海 B . 珠海 C . 深圳 D . 厦门
  • 15. 2009年,在澳门庆祝回归祖国十周年时,广西也在庆祝解放六十周年。这两地分别是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相同点为(    )

    A . 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 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 . 都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D . 都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16.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 . 日内瓦会议 B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 万隆会议 D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 17. 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机场握手时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这句话表明了(    )

    A . 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 B .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 . 中美两国领导人亲密无间 D . 中美两国消除了矛盾
  • 18.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 1949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

    A . 民主政治建设 B . 思想大解放 C . 推进全球化发展 D . 改革开放
  • 19. 某中学生记者访问了四位老人,让他们分别说一件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情,其中一个人说的明显是谎言,请你找出来(    )

    A . “我参加了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群众游行,兴奋的心情无以言表” B . “1956年,我家经营了几十年的企业进行公私合营,我真是心痛啊” C . “文革时期,别人都去参加红卫兵了,我一个人拼命学习,终于在1970年考上大学” D . “1982年,我家分到了5亩8分地,从那一年起,就再也没有挨过饿”
  • 20. (2016八下·吴中期中)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渡江战役的胜利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
  • 21. (2017八下·高台期末) 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抗日战争胜利 C . 解放战争胜利 D . 新中国的成立
  • 22. (2016八下·湘潭期末)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B . 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 . 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 23. 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

    A . 农奴制改革 B . 彼得一世改革 C . 查理•马特改革 D . 大化改新
  • 24. 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这一现象出现在(    )

    A . 古埃及 B . 古斯巴达 C . 古雅典 D . 古罗马
  • 25.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古代文明,它诞生于(    )

    A . 尼罗河流域 B . 两河流域 C . 印度河流域 D . 黄河流域
二、<b >综合题</b>
  • 26. 下列材料来自小明爷爷的日记,阅读并回答问题。

    1. (1)

      这篇日记反映出当时我国建设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 (2)

      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时期?要避免当年的悲剧重演,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 (3)

      从日记中看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出自哪一重要会议?广东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 27.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三: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上述图片反映了我国经济制度实现了怎样转变?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3. (3) 概括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以促进社会变革?

  • 28.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什么成果?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 29.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原则——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中国声音-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材料三:中国力量——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四:中国影响——新中国建交示意图

    材料五:中国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力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日益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2. (2) 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中国的声音”主要指什么?

    3. (3)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什么时候?

    4. (4)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迎来了建国后建交的第二次高峰。出现新局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5.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请列举一个新世纪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或承办的国际盛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