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维新变法运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那么他推销的是(    )
    A . 《申报》 B . 《万国公报》 C . 《新华日报》 D . 《国闻报》
  • 2. 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 . 京师大学堂 B . 燕京大学 C . 京师同文馆 D . 清华大学
  • 3. 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天演论》敲响警世洪钟 D .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 4. “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要建立资产阶级(    )
    A . 君主专制政体 B . 君主立宪制度 C . 民主共和政体 D . 三权分立制度
  • 5. 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 《马关条约》签订 B . “公车上书” C . 维新派人士制造变法舆论 D . 1898年6月“明定国是”诏书颁布
  • 6.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谁的名言(    )
    A . 谭嗣同 B . 康有为 C . 梁启超 D . 杨深秀
  • 7. 关于戊戌变法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 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 . 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 . 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 .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 8. 某校学生就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你也参与了,你会认为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 . 挽救民族危亡 B . 发展社会经济 C . 推动政治改革 D . 促进思想启蒙
  • 9.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犹火器(武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武器。”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是( )
    A . 顽固派 B . 洋务派 C . 维新派 D . 革命派
  • 10.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此段话中的“皇上”实行的变法之策包括(    )

    ①发展农工商业   ②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废除科举制度   ④开办新式学堂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 11. 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 12.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 (1)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 (3) 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