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19-2020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五...

更新时间:2020-02-17 浏览次数:2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阅读理解。
  • 1.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 (1) 选文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
    2. (2) 读了选文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含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建造的;三是
    3. (3) 选文第2自然段采用了的构段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是句,有的作用。
    4. (4)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5. (5)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句中的“凡是”“统统”能删掉吗?为什么?
    6. (6) “对举”是指将两种事物并排列出,并使它们相互衬托、相互对照的描写方法。选文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就是用了这种方法。请发挥你的想象,学着画横线的句子,来写写圆明园中收藏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吧!
  • 2. 课外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①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②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乌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④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 (1) 第②自然段紧紧围绕这个词来写。“到处……到处……”写了鸟的数量,“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了鸟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了鸟的
    2. (2) 找出具体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写在下面。
    3. (3) 如何理解画线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没有加引号?
    4. (4) 这个片段写了作者第几次去“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5) 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鸟,你会对这里的人们说些什么?(30字以上)
  •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猎人海力布(节选)

        ①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②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_______________着眼泪(    )_______________着海力布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着老人(    )_______________着孩子(    )_______________着牛羊(    )往很远的地方_______________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③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 (1) 解释下列词语。

      狂风怒号:

      崩塌:

    2. (2) 在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3. (3) 在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 (4)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楚—      迟延—       镇定——       后悔—

    5. (5) 第③自然段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6. (6) 第③自然段表现了人们对海力布怎样的感情?
  • 4. 阅读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    )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着________啊______真像下雨_______好香的雨啊_________

        桂花摇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    )上几天太阳,(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 (1) 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括号内。

      收   晒   挑   摇   抱   喊

    2. (2) 在短文的横线上填上标点。
    3. (3) 写出表示桂花的用途的句子。
    4. (4) 写出桂花落下来时像下雨一样的句子。
    5. (5) “好香的雨”指的是:
    6. (6) 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
    7. (7) 请描述下生活中你迫不及待地想做的一件事。
  • 5. 阅读

    (甲)《慈母情深》(节选)

    梁晓声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乙)《我的母亲》(节选)

    邹韬奋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 (1) 从文中找出能表达下面句子意思的词语。

      ①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开。

      ①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2. (2) 请用简练的语言各自概括这两篇短文的事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短文(甲)

      短文(乙)

    3. (3) 品读赏析。

      ①细读选文(甲),从四个“立刻”中,读出了

      ②细读选文(乙),请你从“打得好”这三个字中,揣摩出母亲当时的真实想法,写在横线上

    4. (4) 选文(甲)中的这位母亲,面对别人的质疑,大声回应,而选文(乙)中的母亲,面对孩子被打,却“饮泣吞声”。你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想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