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物质 | 杂质(少量)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FeSO4溶液 | CuSO4 | 过量的Fe粉 | 过滤 |
B | H2 | H2O | 适量的NaOH溶液 | 洗气 |
C | KNO3 | NaCl | 足量的H2O | 蒸发 |
D | CO | CO2 | 足量Fe2O3 | 加热 |
1a溶液蓝色……………………………………………A 1b溶液无色……………………………………………2 2a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红色…………………………B 2b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紫色…………………………C 2c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呈蓝色…………………………3 3a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D 3b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无沉淀产生……………………E |
【提出问题】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什么要先进行消化,才能被吸收呢?
【查询资料】班氏试剂与葡萄糖混合沸水水浴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班氏试剂与淀粉混合没有明显现象。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固定装置已省略)
步骤一:在A中玻璃管内加入5mL淀粉溶液,B中玻璃管内加入5mL淀粉溶液与适量肠液,并置入烧杯中,在A、B烧杯中加入37℃的蒸馏水并保持恒温;
步骤二: 一段时间充分反应后,在A、B烧杯及玻璃管内各加入适量班氏试剂,混合后将装置放入沸水中水浴2分钟;
步骤三:观察A、B烧杯及玻璃管内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A玻璃管 | A烧杯 | B玻璃管 | B烧杯 | |
现象 | 不变色 | 不变色 | 砖红色沉淀 | 砖红色沉淀 |
本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装置A、B中的半透膜是模拟。
【分析】比较装置A、B中的现象,能说明。
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模拟实验结果,帮助回答兴趣小组同学疑问?。
(提示:流程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实验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绳端拉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4 | 0.1 | 1.8 | 0.3 | 74% |
2 | 8 | 0.1 | 3.1 | 0.3 | 86% |
3 | 8 | 0.1 | 2.5 | 0.4 | 80% |
该小组做出这种猜想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研究小组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首先在A、B、C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酸性KMnO4溶液。接着点燃氢气并收集燃烧产物,观察现象并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 实验现象 |
实验A | 不褪色 |
实验B | 褪色 |
实验C | 不褪色 |
根据以上实验分析:
氢气燃烧时,烧杯外冰毛巾的主要作用是(填序号)。
①有利于降低烧杯的温度,防止烧杯破裂
②有利于降低燃烧产生的气体的温度,有助于气体的液化
③创设低温环境,使部分氢气燃烧产生一定量的过氧化氢
样品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20 | 45 | 8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4 | 3 | 1 | 1 |
项目 | 参数 |
额定电压 | 220V |
低温档功率 | 275W |
中温档功率 | 550W |
高温档功率 | 1100W |
容积 | 1L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A组 | 玻璃管和铁的氧化物的质量40.9g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36.1g |
B组 | 烧杯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180g | 烧杯和烧杯中物质的质量186.2g |
试回答:
血型 |
凝集原 |
凝集素 |
A型血 |
CuCl2 |
Na2SO4 |
B型血 |
Ba(NO)2 |
NaOH |
AB型血 |
/ |
|
O型血 |
/ |
【实验设计】(设计表格见答题卷)
【思考】以上实验依据的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