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玉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毕业班质量评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9高三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选、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 .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 . 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 . 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B . “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C . 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兴趣盎然 D . 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 B . 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 C . 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 D . 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
二、现代文阅读
  • 2. (2019高三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

    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环境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的审美。环境审美的本质即为“乐居”。人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愉快,就是“乐居”。

    那么,何为环境美学?简要地说,它是研究人在环境中乐居的学科。环境美学属于偏重于人文方向的研究。从人文方向研究环境,主要有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环境美学,环境审美是这三个学科的尖端。说是尖端,不是说它最高深,而是说环境审美是在环境哲学的指导下、在环境伦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环境哲学提出人与自然互动和谐,环境伦理学提出人与动植物共生友好,都是环境审美的重要内涵。环境美学使人们的审美关注从原初的人自身扩展到人之外的世界,从艺术扩展到生活,从自然扩展到无限。审美视界的扩大,必然带来审美内涵的深化。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8月9月25日《人民日报》07版)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强调环境的属人性非常必要,环境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乐居之地。 B . 生态文明环境可以通过人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朝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而取得。 C . 就审美而言,精神性的乐更重要,因此,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精神之乐更为“乐居”。 D . 环境美学是研究人在环境中乐居的学科,因为它使审美视界得以扩大,所以带来了审美内涵的变化。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先总体提出环境美学的两个重要问题,再分别阐释这两个问题,最后总结何为环境美学。 B . 文章论证看环境的两个维度是采用递进的方式进行的,由生态到文明,逻辑清晰。 C . 文章最后两段都采用了设问的手法,详细地阐释了审美和环境美学两个概念。 D . 文章对环境审美的论述采用了从大到小的方式,即先论述审美,再由审美的具体内涵进一步论述到环境的审美。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环境与资源的价值对人类都很重要,但两者发生矛盾时,环境的价值更重要。 B . 不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是不好的生态,这种生态属性不能称之为人的环境。 C . 人有三种生存方式,各有特性,而乐居属于乐生的一种表现形式。 D . 以环境哲学为指导,以环境伦理为基础,环境美学会不断发展与完善,并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 3. (2019高三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化符号中,受访者对“中医针灸”的认知度最高。俄罗斯受访者对“中医针灸”“丝绸之路”“泰山”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对“火锅”“敦煌舞(飞天)”“莫言”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低。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受访者均对“算盘”“中医针灸”“汉服”3个文化符号认知度最高。认知度最低的3个文化符号中,印度受访者选择了“中庸”“和而不同”“川滇金丝猴”,南非受访者选择了“敦煌舞(飞天)”“孙悟空”“中庸”巴西受访者选择了“川滇金丝猴”“篆刻”“中庸”。

        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下,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增加、好感度提升。在文化接触动机方面,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伴随中国文化的社交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受到地域、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关注点和接触动机呈现差异化特征。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有着双刃剑效应,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文化独具魅力,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成为金砖国家民众认知中国文化的障碍。

        调查发现,与旅游体验相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文化演出、旅游商品、影视节目等娱乐性文化产品,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最喜爱的中国文化产品类型;而具有中国哲学观念、社会样态抽象化表达的音乐、报纸杂志、书籍的选择意愿整体较低。

        中国文化符号调查分类表

    组别

    初级难度

    中级难度

    高级难度

    中国人物形象

    孙杨

    莫言

    孙悟空

    中国哲学观念

    和而不同

    中庸

    中国艺术形态

    篆刻

    古琴

    敦煌舞(飞天)

    中国自然资源

    西湖

    川滇金丝猴

    泰山

    中国生活方式

    火锅

    汉服

    算盘

    中国人文资源

    丝绸之路

    中医针灸

    二十四节气

        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产品类型喜爱程度调查统计表

       

        (摘编自《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

        材料二

        随着整个国际交流的拓展,青年人群是否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是否有情感上的亲近性,是否有价值观上的默契和生活方式上的好奇心决定了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因此在实施调查中,在调研对象构成上我们把目标人群镇定在了青年人群体。

        从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整体认知程度来看,中国文化符号的接受度和熟悉度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

        对于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来讲,浅表层次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种整体结构的认知需求了,他们对文化哲学认知意愿很强,会从更抽象、更深刻、门槛更高的文化内容着手认识中国。

    在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的渠道选择方面,互联网(62.9%)成为首要信息渠道。调研发现社圈中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4.1分;社交圈中没有中国人的受访者,中国文化认知指数为3.6分。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人际传播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激发外国人认知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扩散作用。

        当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中,行政为主导的文艺演出、现场节事活动比较多。但是线上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偏单一。

        (摘编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报告》)

        材料三: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中国人要走出去。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有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助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众多不同的文化符号中,受访的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人文资源中级难度的“中医针灸”认知度最高。 B . 文化传播中,中国哲学观念中级难度的“中庸”,成为印度、巴西、南非3国的青年受访者认知度最低的文化符号之一。 C . 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成为金砖国家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中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战略的推动。 D . 中国人物在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的比例中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在这一类别的传播力度上应加强。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中的双刃剑效应是指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厚程度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 B . 印度、巴西、南非受访者对中国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是所调查文化产品类型中最高的,这说明这些国家跟中国文化差异最大。 C . 从材料四中可知选择外国青年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外国青年人群的一些认知决定着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未来走向。 D . 埃及作家黑托尼认为,作为亚洲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因语言、地理等因素,其内涵尚未被世界深刻理解。
    3. (3)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对外推广中国文化应采取的措施。
  • 4. (2019高三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不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两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开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早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个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风很劲,一路上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风景秀丽的高阳山热闹起来了,村民靠煤矿挣钱,盖房娶妻,生活得到改善,这是年又春的政绩,他因此得到嘉奖。 B . 《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推动情节发展,让他再次来到高阳村,目睹高阳山的现状。 C . 小说提到年又春赞美高小根的媳妇漂亮,最后高小根媳妇却因废煤矿而丧命,这样设计增加悲剧性,并以此讽刺年又春。 D . 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展现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画卷,而其中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2. (2) 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 5. (2019高三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中彦,字才甫。少以父任仕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从下熙、河、阶、成州,授彰武军承宣使。王师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师还,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徒治北山,因险为垒。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皇统初,为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正隆,营汴京新宫,中彦采运关中材木。青峰山巨木最多,而高深阻绝。中彦使构崖架壑,起长桥十数里,以车运木,若行平地,连通汴梁,明年,作河上浮梁。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彦手制小舟才数寸许,不假胶漆而首尾自相钩带,诸匠无不骇服,其智巧如此。浮梁巨舰毕功,中彦召役夫数十人,治地势顺下倾泻于河,取新秫秸密布于地,复以大木限其旁,凌晨督众乘霜滑曳之,殊不劳力而致诸水。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七》)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B . 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C . 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D . 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略,官名,南北朝时曾设经略之职,唐初边州置经略使,宋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简称“经略”。文中指筹划治理。 B . 王师,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此指宋的部队,与陆游《示儿》中“王师”义同。 C . 浮梁,此指浮桥,用船、筏或浮箱联结起的桥,与《琵琶行》“浮梁”义不同。 D . 留守,官名;此指军队离开南京向别处进发时,留驻张中彦镇守,行监管之责。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中彦多处征战,善于防守。他跟从睿宗攻下黑、河、阶、成州,被任命为彰武军承宣使;任秦风经略使时,迁移治所,修筑营垒,扼守入川通道。 B . 张中彦聪慧工巧,善于营建。他让人崖谷架梁,于深山中运出大木;制作的小船模型,让工匠都惊服;大船建好后,用巧法不怎么费力就拖船入水。 C . 张中彦治理果决,宽严相宜。他敢于您治犯法的朝廷宗室示渊,依法惩处盗窃的戍卒;刘海作乱平定后,他未追究跟从的自姓,只处死了首恶刘海。 D . 张中彦威信过人,受到拥戴。西羌四个部族依仗地势,不服管辖,他亲自前往,酋长四人求见,不战而降;去世后,百姓号泣去市哀悼,立像祭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置,人服其明。

      ②时准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四、诗歌鉴赏
  • 6. (2019高三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释】①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B . 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益然。 C . 这首诗前四句写“往歧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 D . 苏轼的诗才情豪迈,挥洒自如,本诗即是代表作之一,诗人一气贯注,看似信笔挥洒,实则勾勒甚密,有天机自得之妙。
    2. (2) 请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
五、情景默写
  • 7. (2019高三上·玉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赤壁赋》中,文末写出了作者与客人谈话结束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心境的两句是“”。
    2. (2) 《老残游记》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描写了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是“”。
    3. (3) 《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
六、语言表达
  • 8. (2019高三上·玉林月考) 提取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每个词不超过6个字)

        网络流行词“隐形贫困人口”指这样一类人: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的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他们也被称为新时代的“新穷人”。为什么叫他们“新穷人”呢?因为他们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脑力工作,有较高的收入,但是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没有任何预算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万块钱买一台iPhoneX,没有任何消费节制。于是,他们的开销大于收入,往往一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时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那是因为他们把钱花光了,正苦涩地啃着馒头,刷着手机,盼望着老板早点发工资。

    关键词:

  • 9. (2019高三上·玉林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伞。“伞”始用于何时,①。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可以收拢的“伞”出现以前,伞最初的几种形式,如盖、笠、簦等在先秦乃至更古时就已经出现了,远早于文献里的记载。早期可收拢的伞多为丝帛制作,因为价格昂贵,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权力与身份,②。到了南北朝时期,油纸伞诞生,而“伞”这个字也终于被造出来了,写作“傘”。如果代表某个事物的文字已经产生,说明该事物在社会上应广泛存在了。到了宋代,③。这一点在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和南宋的《斗茶图》中均有所反映:前者画中有许多商贩在大遮阳伞下做买卖,集市上有行人手中拿着伞;后者所画的四人中就有三人随身携带着伞。

七、材料作文
  • 10. (2019高三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员说:我工资不高,但我勤俭持家,孝顺长辈,呵护小孩,我们小家过得幸福美满;这谈不上对祖国有多大贡献,但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热爱我们的祖国,就像热爱我们的母亲一样。

    材料二:

        1937年1月28日,南开大学、南开中学遭日军轰炸,正在江西某空军基地紧张备战的张锡祜得知消息后,给父亲张伯苓(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写信道:“去年十月间大人于四川致儿之于前,其中有引《李经》句‘阵中无勇非孝也’……望大人读此之后不以儿之生死为念!”1天后,张锡祜以身殉国,得知噩耗,张伯苓怔了许久后说:“吾早以此子许国,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复何恸为!”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