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更新时间:2020-02-19 浏览次数:104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hǎng)午     (sì)候     (yán)席     伤(bā) B . (hōng)笑      憋(mèn)    驾(yù)      (wān)肉 C . (mú)样        (yūn)菜    恐(hè)      (shāi)子 D . (jiān)或      附(hè)     (zhàn)出    魁(wú)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邮戮    害臊    咬文嚼字    如坐针毡 B . 戏谑    薰陶    颓唐不安    妙手回春 C . 礼聘    荣膺    不屑置辨    无精打采 D . 掂量    烙印    战战兢兢    望眼欲穿
  • 3. 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行“全民间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且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那张半醉的脸上露出这样的神情:“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B . 《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C .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D . 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平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 5. 默写。
    1. (1) 因思杜陵梦,。(温庭筠《商山早行》)
    2. (2) ,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 (3)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 (4) 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5. (5)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 6. 毕业前夕,你们班要举办“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班级正在征集这次活动的主题语,请你写出一条,要求语言简洁、凝练、形象。
    2. (2) 班上成立了编委会,编写班史,以此作为对初中生活的纪念。你认为你们的班史纪念册里应该有哪些内容呢?
    3. (3) 毕业在望,分手之际,你最想写给老师的赠言是什么?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填空。

        (王伦)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别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说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A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今日王头领以礼发付我们下山,送与盘缠,又不曾热赶将去。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

    选文中的A是《水浒传》中的(人名),他这样说的用意是

二、阅读理解(42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上与群臣论盗    一狼得骨 B . 朕当奢省费      国还乡 C . 是数年之后      经丧乱少睡眠 D . 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
    2.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人君患        前人述备矣 B . 犹割肉充腹    能径寸之木 C . 君富国亡      学不思则罔 D . 夫欲盛费广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 . 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 . 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 . 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朕)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日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 (2) 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 . 引出中心论点 C . 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 . 激发阅读兴趣
    3. (3) 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请简要回答。
    4. (4)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刷子李

    冯骥才

        ①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各行各业,皆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久了,名字反倒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②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问屋子,屋里什么都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个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③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不信;行内的生气,也愣说不信。

        ④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荼,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⑤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师傅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酌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⑥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好似没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昀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似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曹小三最关。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⑦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⑧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下。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防不住还要扫一眼。

        ⑨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⑩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了。奇了!曹小三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⑪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别人的名气全是虚的?那是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⑫曹小三做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

    1.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 (2) 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②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防不住还要扫一眼

    3. (3) 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
    4. (4) 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 (5) “曹小三做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三、作文(50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

    ②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③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

    要求:①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③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