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更新时间:2020-06-10 浏览次数:118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mí)     (fěi)薄     狗(dòu)     (bàng)讥 B . (bó)     车(zhé)     狐(qiú)     (rǎng)除 C . (fū)战     旅(kuí)     (hàn)海     (gēng)饭 D . (zhì)罚    门(yuán)    风(chì)     (liáo)落
  • 2.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弗也(福气)        一作气(击鼓) B . 吾妻之我者(美丽)    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C . 此皆良实(善良)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D . 贤臣(亲近)          以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 3.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奉命于危难之 B . 克之/公问其 C . 遂逐齐/三人行,必有我 D . 望其旗/所向披
  • 4. 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小惠未遍 B . 孰视之 C . 裨补阙漏 D . 当奖率三军
    1. (1) 散入珠帘湿罗幕,。(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2) 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3. (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4) 《十五从军征》中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5. (5)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6. 学校正在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 (1) 【经典引领】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2. (2) 【心系他人】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才知道,原来是他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应该怎样劝说他?
  • 7.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样我便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我打算从头努力,决心排除万难披荆斩棘地前进。我拼命苦干,付出几分努力,便获得几分成功。我的记忆力虽然不是生来很强,但经过实干有了改进,而反复练习使我的头脑更为机敏。几周之后,我被升到了高班,不到两个月我被允许学习法文和绘画。……现在,我决不会拿贫困的洛伍德去换取终日奢华的盖茨海德。

    1. (1) “一个沉重的包袱”是怎样卸下的?
    2. (2) 选段中的“我”是谁?“我”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二、阅读理解
  • 8.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固,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 (1) 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 (2)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夸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1) 用“/”标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君也

      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④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 (4) 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5. (5) 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 10.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是其余一切责任。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 (1) 文章第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2. (2)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 (3) 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4. (4) 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出类拔萃的秘密

    厉彦林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深秋时节的那天,宿舍院里的园丁师傅忙着把小竹林四周刨开,逐一斩断竹根,刨出近半米深的沟,用砖垒砌围堵竹根的砖墙。我蹲在一边帮助整理刨出的竹根,听他口里念叨着:“不抓紧围截,明年这周围全是竹子了。”

        十年前,我搬进位于城郊的新宿舍时,门外的这片竹子刚栽上,长得干干巴巴的,既无生机,又少灵气。我真担。栽不活。谁知道,仅几年的工夫,这簇竹子潇洒地长起来了。开春那竹竿由枯黄变成草绿,冒出淡黄稚嫩的芽尖,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清晨,我走在院内的石径小路上,竹林里传出啁啁啾啾的鸟鸣声和麻雀的打闹声,真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

        竹子靠窜根繁育生长,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主要生长在南方。20世纪60年代末,山东等地南竹北移成功,竹子被移植在山地、水源、沟渠、田边、路旁,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品种多是早园竹、淡竹、斑竹等。

        我见证了这簇竹子的成长过程。栽植的前三年没看出生长,到了第五六年雨季过后,周围的土皮被拱出了裂缝,地上竟然冒出手指粗黝黑的笋芽,咧开小嘴喝着雨水,每天能蹿半掌高,到秋季竟然已长到三四米高,成为竹林中的长子。但新竹生长之后,它周围方圆几米内的其他植物好像停止了生长。我问园丁师傅,原来新栽的竹子前三年不是没长,甚至没少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觉察的方式在地下长根。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这也是竹子只要栽上大地,很少枯死的缘由。经过三年多的地下生长,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竹子,根已经在地下伸展了十多米,真可谓“博大精深”。有时一整片竹林实际上是根连在一起的“一棵竹子”,地下的茎根盘成一个疙瘩,分不清头尾。当新竹开始蹿芽生长时,周围的各类植物都望尘莫及。

        我仔细观察竹林里当年冒出的新竹,深秋时大都高过去年的旧竹。那日我问园丁师傅,他擦拭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告诉我:“竹子扎根三年不起身,憋着劲布根,为后代积蓄能量。笋芽一旦破土,就底气十足,高过老竹子啦。”

        人的成长,也要学习竹子的耐性,先脚踏实地,发达根系,再破土发力,拔节蹿高。

    1. (1)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你认为文中像竹子一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
    2. (2) 品析词句。

      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

      ②请品析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

    3. (3) 文章以《出类拔萃的秘密》为题,有何妙处?
    4. (4) 仿写:结合文章主题,选取事例,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纵观占今,泱泱中华,具备竹之精神者不胜枚举。左思历经数载,终成《三都赋》,使洛阳纸贵;王羲之习字墨池,创书法精品,成千古书圣;

三、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