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湛江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2-25 浏览次数:2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 B .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炫耀它国力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 C . 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些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 D . 远处的柴禾垛上爬满了参差不齐的大南瓜,它们争先恐后的往上抢仿佛是在举行登山比赛。
  • 2.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在句末添加“的服务”) B . 上网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在同学们中间广泛引起了讨论。(“广泛”调到“讨论”前面) C .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D .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二、句子默写
  • 3. 古诗文默写。
    1. (1)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2. (2)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4. (4) 《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5. (5) 默写完整刘禹锡的《秋词》。
三、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她一心想把这些líng mǐn的小生物布满大地。
    2. (2) 我想那piāo miǎo的空中,dìng rán有美丽的街市。
    3. (3) 每人都suí shēng fù hè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4. (4) 面对一个遥不可及、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jīng huāng shī cuò我都能够轻松应付。
四、综合性学习
  • 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会发现,不少小学生都佩戴上了眼镜。请根据“希望小学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希望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3624人)

    年级

    近视率

    13%

    19%

    31%

    42%

    48%

    1. (1)     请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述上述调查表所揭示的问题。
    2. (2) 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发现,写一则相关的公益广告?(12字以内)
五、课内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1) 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   广     ②非无以成学   志

      ③年与时       驰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 (3) 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 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 .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D . 《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六、课外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 ,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乃弗逐之。

    【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齐人,游侠义士。③骐骥:千里马。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③铫耨:农具。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 (1)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则不鱼鳖/未柳絮因风起 B . 乘危/躁则不能冶性 C . 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 D . 孟尝君曰:“!”/择其者而从之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 使 人 而 不 能 则 谓 之 不 肖 教 人 而 不 能 则 谓 之 拙

    3. (3) 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植物也疯狂

    温柔陷阱

        贫瘠的土地上,一株矮小的植物 展开了一片新叶,圆圆的叶子上布满了绒毛,足有上百根!这些绒毛长短不一,四周长,中间短,每一根绒毛的顶端都挂着一个粉红色的小球,小球上似乎有露水,晶莹剔透,还发出阵阵幽香……

        很快,一只蜜蜂禁不住诱惑,落在了这片叶子上,开始大口吮吸那诱人的“蜜汁”,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些看起来香甜的蜜汁其实并不可口,反而味道怪怪的!正当它打算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被这些黏黏的液滴死死地黏住了!

        于是,它振动翅膀,竭力拍打,想要快点离开这可怕的叶子,但悲剧才刚刚开始!它的挣扎惊动了这片叶子,叶子开始卷曲、合扰,蜜蜂周围的绒毛一起弯向它,更多的小液滴把这只可怜的蜜蜂牢牢地困在叶子中间!很快,蜜蜂就被溺死在其中了……

        几天后,这片叶子又重新展开,根根绒毛重新挺立起来,再次露出那美丽而幽香的致命露珠……

        这株不显眼的小草就是肉食植物——茅膏菜!像茅膏菜这样喜欢吃肉的植物在世界各地分布 很广,种类最集中的地区是澳洲、非洲南部,其次为美洲、欧洲,东亚地区种类偏少。他们分属于6科15属,约500余种。

    逼上梁山

        众所周知,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生存不仅需要能量,N、P等营养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得到水和矿物质元素。所以肥沃土壤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但是植物没有脚,不能走也不能跳。种子落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根、安家,听天由命。运气好,就能得到生存的机会;运气不好,落到了贫瘠的土壤上,就只能在生死线上挣扎……

        面对惨淡的命运 ,有些植物选择了放弃、死亡,而有些则进化出捕虫结构。捕虫吃肉成了他们营养的又一个来源。

        有研究显示,食虫植物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捕虫方式,有的类型简单实用,有的精巧别致,他们的结构、机制复杂程序不尽相同,但对各自的捕虫需要说都是有效 的。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动物or植物?

        依靠各种优良的捕虫器,美味到手了,可是植物没有消化系统,怎么把美食吃进肚子啊?没有关系,这些肉食植物跟动物一样,有一套消化食物的手段!

        肉食植物捕虫器有一种腺体,可以分泌类似于动物消化液成分的液体,科学家们已经从中分离出了11种以上的消化酶。此外,捕虫器的消化液中还有盐酸、丙酸、丁酸、戊酸等酸性物质,酷似哺乳动物的胃液,昆虫误入其中必被消化无疑!、

        腺体除了具有分泌作用之外,有些还具有吸收功能,植物把吸收到的营养输送到茎、叶和花等部位,为自己的生长提供营养!

        肉食植物长期适应缺乏N和P等营养物质的环境,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用以补充营养。吃肉,绝对是一种豪华的摄取营养的方式,但并不是营养的唯一来源。实验证明,肉食植物吸收的土壤营养物质远多于来自猎物的营养。有时候捕虫也是必须的,特别是植物迅速生长期或繁殖期,如狸藻不捕虫是很难开花结实的。

    隐藏的肉食者

        作为肉食植物的代表,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早已威名远播,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番茄、土豆这样的家常蔬菜,也可能是食肉植物!

        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植物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包括西红柿和土豆在内的多种蔬菜其实都是“食肉”植物。他们捕食昆虫的技巧堪与捕蝇草比肩。

        这两种蔬菜茎杆部位的茸毛能够将落在其上的小型昆虫牢牢“黏住”并杀死,待昆虫腐烂并掉落入土壤之后,西红柿和土豆就能享受大餐了!

        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是在进化中产生的,是很多植物自我施肥的一种方式。在有些时候,土壤十分贫瘠,无法提供这些植物所需的养分,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诱捕”昆虫才能正常生长。

    (选自《科学》2013年第3期)

    1. (1) 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肉食植物在东亚地区分布种类偏少。 B . 肉食植物捕虫器中的腺体只有分泌作用,营养的吸收全靠根系。 C . 肉食植物之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是因为长期适应缺乏N和p等营养物质的环境。 D . 西红柿和土豆其实也属于“食肉”植物。
    2. (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部分生动地介绍了茅膏菜捕食昆虫的过程,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兴趣。 B . 食虫植物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捕虫方式。 C . 吃肉是肉食植物的主要营养来源,因此肉食植物不需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 D . 无论是普通植物还是肉食植物,它们都要依靠土壤来获取营养。
    3. (3) 认真阅读文章第一、三部分内容,假如你就是一株食肉的茅膏菜,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是如何捕捉和消化掉一只蜜蜂的。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快手刘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相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都在碗里边。怪,怪,怪!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 (1) 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围了儿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漏洞百出

    2. (2) 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②“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3. (3) 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 (4) 小说用较多文字写了快手刘的“不灵”和失手,为什么还以“快手刘”为题呢?
八、作文
  • 10. 材料作文题。

        生活的长河,流过岁月的原野,春阳和煦,夏风清凉,秋色绚丽,冬雨凄冷。蓦然回首,总会发现,有过许多的任何事,成就了两岸迷人的风景。体验感动,欣喜,自豪……固然美好;品味愧疚,遗憾,愤怒……也不失纯真。

    请你以“那一天,我                          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请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

九、名著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惧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洞洗澡。见那股洞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顺洞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看源头出来而不伤重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

        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真是我们安身之处。 众猴欢喜,都道:“你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那些猴都进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1. (1)     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
    2. (2)     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为何姓孙?
    3. (3) 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结合文段,试做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