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⑤树状分类法是唯一能表示物质分类的方法
①铁和水蒸气反应 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③氯气和水反应 ④二氧化氮和水反应
选项 |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A | 先向待测液滴加BaCl2溶液,再滴足量的盐酸 | 生成白色沉淀,加酸后沉淀不溶解 | 原溶液中有SO42- |
B | 先向待测液滴加2滴KSCN溶液,再滴几滴新制的氯水 | 先不显红色,再滴新制的氯水后溶液变为红色 | 原溶液中有Fe2+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 , 无K+ |
D | 将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并盖上玻璃片 | 有色布条褪色 | 氯气有漂白性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
A | Na2CO3固体 | NaHCO3 | 加热 |
B | KNO3 | K2SO4 | BaCl2溶液,过滤 |
C | Cu | CuO | 稀硫酸,过滤 |
D | CaCO3 | CaO | 盐酸,过滤 |
选项 |
①中物质 |
②中物质 |
实验预测 |
A |
浓氨水 |
酚酞试液 |
②中溶液变为红色 |
B |
浓硝酸 |
淀粉KI溶液 |
②中溶液变为蓝色 |
C |
浓盐酸 |
浓氨水 |
大烧杯中有白烟 |
D |
饱和的亚硫酸溶液 |
稀溴水 |
②中无明显变化 |
9 |
白球比 |
1.6 |
|
10 |
乳酸脱氢酶 |
161 |
U/L |
11 |
磷酸肌酸激酶 |
56 |
U/L |
12 |
甘油三酯 |
0.52 |
mmol/L |
13 |
总胆固醇 |
4.27 |
mmol/L |
14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1.57 |
mmol/L |
15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1.40 |
mmol/L |
16 |
葡萄糖 |
4.94 |
mmol/L |
①KClO3与SO2在强酸性溶液中反应可制得ClO2 ,SO2被氧化为SO42- ,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ClO2可将废水中的Mn2+转化为MnO2而除去,本身还原为Cl- , 该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另一个副反应是2HCl+Ca(OH)2=CaCl2+2H2O,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如何改进。
① 浸泡液检测不出铁元素的原因是。
② 滤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Fe2+、。
Ⅰ. 沉淀法: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搅拌使Fe(OH)2全部转化为Fe(OH)3然后过滤、洗涤沉淀、加热烘干、称量Fe(OH)3的质量进行分析。
请指出该测量方案是否可行及其理由。
Ⅱ. 比色法:流程示意如下:
①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H2O2的目的是。
② 溶液a的颜色是。
③ 溶液颜色越深,光的透过能力越差,即透光率越小。若不加H2O2 , 测出黑木耳中铁元素的含量(填“偏大”或“偏小”)
可见,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与有关。
N2 |
O2 |
Ar |
CO2 |
-196℃ |
-183℃ |
-186℃ |
-78℃ |
现将空气深度冷却液化,然后缓慢升温,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①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要制取标准状况下4.48L的氨气,至少需要称取固体NH4Cl的质量为g。
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过一定体积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
①NH3与稀硫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为了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