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78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7·颍泉模拟)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下列古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2. (2017·颍泉模拟) 下列日常食物中,提供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素,富含油脂的是(   )
    A . 蔬菜 B . 对虾 C . 大米 D . 花生
  • 3. (2017·颍泉模拟)

    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


    A . 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 B .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 . 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4g D . 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 4. (2017·颍泉模拟) 酚酞(化学式为C20H14O4)为白色或微带黄色的细小晶体,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实验室通常把酚酞配制成酒精溶液用作指示剂.当酚酞试剂滴入水或中性、酸性的水溶液时,会出现白色浑浊物,这是由于酒精可以与水按任意比例互溶,使试剂中难溶于水的酚酞析出的缘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酚酞属于氧化物 B . 酚酞中滴入水或中性、酸性的水溶液出现白色浑浊是物理变化 C . 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7:32 D . 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 5. (2017·颍泉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B . 给液体加热 C . 点燃酒精灯 D . 测溶液pH
  • 6. (2017·颍泉模拟) 2017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B . 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 . 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D . 大力发展围网养殖,促进经济发展
  • 7. (2017·颍泉模拟) 人们可从铁钛矿(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取金属钛(Ti),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

    ①FeTiO3+H2=Fe+TiO2+H2O;②Ti02+2C+2Cl2=X+2CO;③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①中的H2被氧化 B . 反应②Cl2中的氯元素为-1价 C . 反应②中x为TiCl4 D . 反应③说明Mg的金属活动性比Ti强
  • 8. (2017·颍泉模拟)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和“Ο”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 B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 反应后分子数增多 D . 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 9. (2018九上·惠民期末) 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小宇同学对以下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质性质不同,鉴别方法不同

    氧化铜与碳粉一一在空气中灼烧

    B

    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粒子构成的

    铁一一由分子构成

    C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反应现象

    向NaOH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一一溶液变为红色

    D

    混合物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FeSO4溶液(稀H2SO4)一一加入过量的氧化铁,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17·颍泉模拟)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各60g后,再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t1℃时,所得a,b两种物质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 . 在t2℃时,a溶液的浓度大于b溶液浓度 C . 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两烧杯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 . 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b物质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二、实验题
  • 11. (2017·颍泉模拟) 空调是常见的家用电器,如图为空调的实物图

    1. (1) 图中标示的材料,含有的金属元素是(写元素符号),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一种即可,填序号).
    2. (2) 黄铜是铜锌合金,黄铜常被用作制假黄金,写出区分黄铜和黄金的一种化学方法
    3. (3) 空调的出风口附近经常看见有“白气”冒出,请你从分子的观点加以解释:
    4. (4) 现在的空调减少或不再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无氟空调的使用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优点是
  • 12. (2017·颍泉模拟)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1. (1) 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填“b”或“c”),检查该组合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 (2) 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氯酸钾制取并收集较为纯净的O2 , 应选用图中的(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

    3. (3) 用E装置收集H2 , 则气体从(填“d”或“e”)导管口进入.

  • 13. (2017·颍泉模拟) 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Fe3O4粉末,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资料:+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1. (1) 判断铁粉己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2. (2) 操作Y的名称为,完成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填名称).
    3. (3) 实验室在制备纯净的Fe(OH)2沉淀时,需要将吸有X试剂的胶头滴管伸到FeSO4溶液液面以下再滴,此操作的目的是
    4. (4) 步骤②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此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14. (2017·颍泉模拟) 镁能与NH4Cl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一种盐,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镁能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何种气体?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生成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1. (1) 小华作出上述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2. (2) 【进行实验】修正后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NH3和H2或NH3 , 他们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与结论】

      A中观察到,证明生成气体含有NH3: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①干燥气体;②:C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呜声,说明生成的气体还含有

    3. (3) 【实验反思】写出Mg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氨气极易溶于水,上述实验中有氨气逸出的原因可能是
  • 15. (2017·颍泉模拟) 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1. (1)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表

      操作

      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加入稀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填写现象))

      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方程式

      【实验反思】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

    2. (2) 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3. (3)

      【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

      【实验分析】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4. (4) 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实验现象是

三、计算题
  • 16. (2017·颍泉模拟) 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O3+2NaOH=2NaAlO2+H2O.欲对含Al2O3 204吨的铝土矿进行处理(杂质不参与反应),需消耗800吨NaOH溶液,求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