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二课 明清文化的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明清文化的发展》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02-26 浏览次数:14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下列有关李时珍医药学的资料,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 . 正在播放的电影《李时珍》 B . 唐明邦的著作《李时珍评传》 C . 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 D . 李时珍博物馆的解说词
  • 2. 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

    A . 《齐民要术》 B . 《本草纲目》 C . 《农政全书》 D . 《天工开物》
  • 3.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百科全书是(    )
    A . 《墨子》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农政全书》
  • 4. (2019八下·余杭期末) 下列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    )
    A . 《三国演义》 B . 《红楼梦》 C . 《西游记》 D . 《水浒传》
  • 5.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通过,将 _______列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
    A . 京剧 B . 越剧 C . 昆曲 D . 豫剧
  • 6.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B

    明朝修筑的紫禁城(故宫)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C

    明代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直接导致中国社会全面落伍于世界

    A . A B . B C . C D . D
  • 7.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经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 《农政全书》 B . 《本草纲目》 C . 《天工开物》 D . 《齐民要术》
  • 8. 每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都有一个戏曲类节目,其中基本都有京剧名段。京剧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它诞生于(    )
    A . 明朝 B . 清朝 C . 民国时期 D . 新中国成立后
  • 9.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辉煌,李约瑟认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下列科技成就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齐民要术》 B . 赵州桥 C . 活字印刷 D . 《天工开物》
  • 10. 下面一组连环画分别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若想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可以选择阅读(    )

    A . 三顾茅庐 B . 宝玉初会黛玉 C . 激战流沙河 D .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 11. 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湖南出土的司母戊鼎,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B .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C . 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D . 南宋中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12. 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

    A . 《史记》 B . 《水经注》 C . 《天工开物》 D . 《本草纲目》
  • 13. 下图出自“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该书是(    )

    A . 《齐民要术》 B . 《农政全书》 C . 《本草纲目》 D . 《天工开物》
  • 14. 清中期以后,昆曲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所上演的剧目多为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工具。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说明(    )
    A . 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 . 京剧已经形成 C . 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 . 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 15.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 . 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 . 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 . 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二、非选择题
  • 16. 明朝中后期,我国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著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中共收录药物1800多种,药方11000多个,绘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是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

    材料二 书中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三 全书60卷,约70万字,书中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知识,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它的编写有什么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这本“书”是谁的著作?为什么它会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 (3) 材料三中的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4.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三本“书”的主要相同点。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1. (1) 上述材料出自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的作品?

    2. (2)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言论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

    3. (3)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 18. 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赞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一一黄宗羲

    1. (1) 根据材料归纳李赞、黄宗羲、两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 (3) 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