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河池市2020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试卷(4)

更新时间:2020-03-27 浏览次数:21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图为1800-1838年间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据。下列事件与图中所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甲午中日战争
  • 2.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要求“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救空疏迂谬之弊”。由此看出变法的目的是(   )
    A . 救亡图存 B . 兴办企业 C . 创立民国 D . 废止科举
  • 3.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同志’等”。这场这场“革命”(   )
    A .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 4.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C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 5. 下图为某一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路线图。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

    A . 从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 B . 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C . 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D . 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 6.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抗战通电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   )
    A . 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 .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 发动百团大战
  • 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
    A . 打土豪,分田地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D . 农业机械化生产
  • 8.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这一论断的是(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共八大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九大
  • 9. 如下图示意图反映出(   )

    A . 租地农场的发展 B . 文艺复兴的背景 C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 .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10. 历史学习需要对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B .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 C . 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 火车的发明使用——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 11. (2019·黄石) 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为解决此问题,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
    A . 颁布《人权宣言》 B . 制定《1787年宪法》 C . 实行农奴制改革 D . 实施文明开化
  • 12. 如图是《1874—189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表》,日本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年平均增速

    1.7%

    5.2%

    2.1%

    3.5%

    12.1%

    A . 美国的扶植 B . 实行明治维新 C . 实施科技立国政策 D . 重视和平崛起
  • 13. “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后果是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爆发,这一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可能。战争削弱了欧洲社会的优越地位和威望,宣告了欧洲在全球的优势地位的丧失。”这里的“战争”指的是(   )
    A . 二月革命 B . 十月革命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14. 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它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
    A .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 . 都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C . 都主张实行“多党政治” D . 实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 15. 一部苹果手机的生产流程是:美国公司提供创意,德、日、韩企业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来。这种理象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
    A . 政治民主化 B . 经济全球化 C . 文化多元化 D . 世界多极化
二、综合题
  • 16. 一个国家发展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材料一: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摘自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的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

    1.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日本改革的名称是什么?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中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永远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罗斯福颁布什么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3. (3) 阅读材料三,请将图一A处空白补充完整,图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到坚持什么一百年不动摇?请你用一句话简要评价邓小平是什么的总设计师?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写出两点)
  • 17. 近代以来,为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摘编自《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二:某校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题探究活动中制作了下面的主题卡片。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披荆斬棘,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摘编自阳奎兴《深刻理解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1. (1) 材料中的“万国和会”指的是什么会议?宣言体现了北京学生哪些可歌可泣的精神?
    2. (2) 材料中的主题卡片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的理由。
    4. (4) 哪一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我们党引领人民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 18. 近现代史上,中国外交与世界时局的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因1917年对德宣战与以后派遣劳工服役于战场,已站在战胜国一边,并且因为宣战而早已卸除了对德的条约关系。可是在凡尔赛,中国不仅无法分得任何胜利成果,反要将本身领土之完整作为特权转让去满足另一战胜国,这是前所未有的例子,也更令人发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北约华约对峙示意图

    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应。1971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四: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2017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词中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这是哪一次会议的史实,并分析这次会议的性质。它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哪一政策?它在政治、经济方面又有何表现?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上,这一时期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与之相反,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做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的原因。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实行了“乒乓外交”,其目的是什么?
    4. (4) 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四指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外交策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