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质量检测B卷(能力素养提升)...

更新时间:2020-05-20 浏览次数:110 类型:单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 . 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 . 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D . 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 B . 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 C . 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 D . 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目的决定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 B . “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 C . 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 D .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告别

    崔砚君

        一个人如果能见到对自己的吊唁或追悼那该多快慰啊!魏贤踏着月光回家的时候这么想。

        10分钟以前,在铁道边,他遇上了本村的全福,并叫了他一声。那小子惊诧而恐惧的神态使魏贤感到惊奇!全福战战兢兢地说了句:“你不是死了吗?家里正闹呢。”就匆匆攀上了火车,留给他一个比活见鬼更害怕的眼神。“我活着,你怕什么?”魏贤颇不以为然。

        他是半月以前同丝织厂的采购员出差,在千里之外的异乡遭遇了洪水,他们都被卷进旋涡,冲散了。采购员水性好,无疑是逃生了,回来为他报了丧。然而他并没有死,两个船夫救了他。

        家里正怎样闹呢?媳妇和孩子们哭死哭活?可能。朋友、同事,会用沉痛的哀悼和隆重的葬礼告慰死者的。来的人很多,挤满了屋子、院子。院子虽然宽绰,摆花圈要占去很大一片地方。这使他感到欣慰。尽管他当民兵连长的时候违反过政策,他还是有威望的。如今他成了社办企业的负责人,交际面大了,人们对待他的死也还会尽心的。全福说“家里正闹呢”,恐怕是少说了一个“热”字,这小子有点“二百五”,像他爹。他爹太倔了。那年自己带着民兵要刨他家房后面的槐树,老头子急了,扒光了膀子搂着槐树骂街,骂他这个民兵连长是土匪。他叫人把老头子捆起来,挨村批斗。想到这些,魏贤突然感到心上压了块石头,这些人是要痛恨我的呀!听到我的死讯,怕是高兴坏了。

        村里很静,地上铺满了树和房的阴影,月亮显得高远了。他推开家门,院落里的情景,使他想到已经开过了追悼会。他有点惋惜,在门口站了一会,缓缓地向深处走去。他这才看到了一盏油灯,一些花圈摆在摇曳着的油灯前面,为他默哀。倏地,他看到了自己——摆在桌上、披着黑纱、夹在镜框里的一张照片。似乎刮来一阵凉风,他觉得有些冷,打了个寒战。顷刻间他想到了许多事情,生与死,善与恶,过去与现在……他的脸,他的流通着血液、交织着神经的脸抽搐了几下,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

        北屋里嘤嘤的哭泣声,是她媳妇;东屋里小声争吵,是他的3个孩子。北屋里似乎挤着不少妇女,不断有人说话。“想开点吧,哭也哭不活啦!”“是啊,孩子们都大了,能不管你?再说还有乡亲们,有什么事你找我……”女人们的声音,声音好熟,又有点陌生。东屋里似乎人更多,大家七嘴八舌的。突然,有人捶了一下桌子,接着爆发了一声吼叫:“不商量商量怎么抚养你妈,就想着分财产,像什么话!”是全福他爹!这种声音和气势与当年搂着槐树骂街的时候一样,现在听来却使他震颤,使他惶恐。

        他没有勇气走进屋去,站在自己的“遗像”前面,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仿佛同过去的自己告别……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节)

    1.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福并没有说错话,他话里的那个“闹”字,与魏贤理解的“热闹”的“闹”,并非一个意思。 B . 小说着力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主要人物——自私的魏贤与善良的全福爹,目的就是告诫人们,活着要与人为善,不能与人为敌,否则死了也不得安宁。 C . 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主要人物不少,有魏贤、全福、全福爹、魏贤媳妇和儿子、乡亲们等,作者对他们进行了生动地描写,使人物具体可感。 D . 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通过日常的琐事,表现人性中的善良,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2. (2)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魏贤这一人物形象。
    3. (3)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不少成功之处,请从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方法两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还是一个破落户”

        鲁迅毕竟是“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性情又和郭沫若那一类人很不相同,不习惯在精神上迅速地脱胎换骨,因此,在整个三十年代上半叶,他只要谈到民众,多半都还是重复以前的看法。他屡次打比喻,说现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几个人轮番变戏法,老百姓呆头呆脑地围着看。回忆往事,他记起家乡旧时的“堕民”,不禁感慨他们“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还得出钱去买做奴才的权利”;愈到晚年,他对民众的揭发还愈深刻。

        既然给社会诊病的时候,他常常还是照着老思路,他接着提治疗意见,就难免还是要抄旧方。事实上,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断地重复这种中国人必得向外国学习的“五四”式的启蒙主张。他说中国人的“哑”,是因为精神上的“聋”,倘再不输入精神的粮食,中国人便要成为尼采所说的“未人”。于是他提倡“拿来主义”,再三强调,说这是当务之急:“启蒙工作在现在是最需要的。”

        也就从三十年代初开始,他一面说“唯无产者才有将来”,一面又读起了中国的史书,尤其是宋、明两代的野史。他会在这个时候去读这些书,本身就说明了他对现实的绝望,正像他自己说的:“一个人处在沉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他向来有一种从今天看出昨天的锐利的眼光,三十年代的中国又恰似大厦将倾,一派末世景象,他越是细读宋、明野史,就越觉得自己也正活在那样的时代。心里这样想,笔下就不免也要这样写,于是他三十年代的私人通信和公开文章中,不断出现了以古比今的文字。直到一九三六年,他还不断以明末的事情,来比附现实中文学家的“逸民气”和老百姓的怯懦性,那种自己正是活在宋季和明末的强烈感觉,始终没有消散。

        心中存着这样一面古代的镜子,脑中又时时闪过历史循环的念头,鲁迅对现实中的人事,看法就自然会和周围的人很不一样。一九三四年,周作人在上海的《人间世》杂志上发表一首打油诗,编者又加上“五十自寿”的标题,引来蔡元培、钱玄同等人的一连串和诗,一时间颇为热闹。这引起上海等地的左翼青年作家的不满,纷纷撰文批评,有的措辞还相当激烈,闹得沸沸扬扬。“左联”的许多年轻人都在那里愤愤地声讨周作人,鲁迅却回过身来看透了他们的心肠,而这是连他们自己也未必能看清的,鲁迅与他们的精神距离,实在是太大了。

        一九三○年秋天,上海文化界的共产党组织通过美国记者斯沫特莱,租了一家荷兰人开设的西餐馆,给鲁迅庆祝五十岁的寿辰。到了那一天,上海的几乎所有左翼文化团体都派代表来参加,把那家餐馆挤得满满的,气氛相当热烈,鲁迅也很高兴。可是,当他站起来致辞时,却说出这样一番扫兴的话:我现在被人请求出来领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我的几位年轻的朋友还坚持要我做一个无产阶级作家。我要是真装作一个无产阶级作家,那就幼稚可笑了,我的根子是植在农村中、农民中以及学者的生活中。我也不相信中国的知识分子的青年,没有对工人、农民的生活、希望和痛苦的体验,就能创作出无产阶级的文学……这整篇讲话,简直好像是故意在强调他和那些给他祝寿的人的精神差别,后面那几句,更是明显夹着刺了。他对那些明明和他一样——或者还不如他,却摇身一变,以无产阶级自居,大骂他落伍的人,一直耿耿于怀。只要有机会,他就要指责他们的善变。他这样去指责别人,自己就更会警惕,即使真是非常欣赏那激进的左翼浪潮,他理智上也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站稳双脚,不要使自己整个陷进那潮水中去。所以,连向激进的青年表示奋斗的决心,他往往也很注意分寸,只是说“呐喊助威,则从不辞让”,并不自居为中军。直到一九三五年,他还对一位亲近的朋友这样描述自己:“使我自己说,大概也还是一个破落户,不过思想较新。”依旧是沿用十年前那个“中间物”的说法。看起来,一直到最后,他都还保持着这份清醒的自觉,他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节选自王晓明《鲁迅传》)

    1. (1) 下列不属于“三十年代鲁迅思想的特点”的一项是(    )
      A . 经历过“五四”启蒙思想的洗礼,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保留有深深的旧时代印痕。 B . 按老思路揭发社会的弊端,以旧方治疗。 C . 提倡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却又返回到宋、明时代。 D . 是“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性情和郭沫若那一类人很不相同。
    2.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 . 鲁迅说自己是一个思想较新的破落户,没有像郭沫若等人那样,在思想上迅速地脱胎换骨。 B . 鲁迅认为,中国人的不敢发声在于精神上的失聪,故他提倡“拿来主义”,主张立即进行启蒙工作。 C . 鲁迅对于中国老百姓身上的奴性与怯懦、对现实是绝望的,于是他在晚年,对民众的揭发更加深刻。 D . 一九三四年,周作人发表了一首“五十自寿”的打油诗,一批名人争相和诗。对此,鲁迅进行严厉批判。 E . 鲁迅始终保持着清醒,即使在向激进的青年表示奋斗的决心时,也是很注意分寸的,采取中间立场。
    3. (3) 国人对鲁迅大都充满了崇拜之情。本文对待鲁迅的态度如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 , 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帝以为然。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对,言:“忠王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帝嘉纳。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进刑部侍郎,加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权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权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二年,拜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右正言曹孝庆论罢。咸淳元年,以旧职奉祠。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论劾,削一官。它日,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至而殁。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

    (节选自《宋史·皮龙荣传》)

    【注】①忠王,赵禥。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后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继位,即度宗。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B . 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C . 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D . 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 . 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 . 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 .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 B . 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还劝谏皇帝要亲自在宫中教导忠王。 C . 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 D . 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皮龙荣精通《春秋》,且著有三十卷文集,还曾任度宗的老师;他不肯屈从于贾似道,也不同意柳岳封赠谥号的请求。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

      ②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

    蒋捷

    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

        甚矣君狂矣。想胸中、些儿磊磈,酒浇不去。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又一似、杨家风子。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这一错,铁难铸。

        濯溪雨涨荆溪水。送君归、斩蛟桥外,水光清处。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做弄得、栖栖如此。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注】①韩家五鬼:韩愈在《送穷文》中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为“五鬼”。②风子:五代时杨凝式行为放纵,有“风子”之喻。③斩蛟:指周处斩蛟悔过的故事。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词起笔直指乡士的狂,乡士因胸中义愤难平而狂,揭示出“狂”的思想根源。 B . 用“韩家五鬼”“杨家风子”状写乡士的“狂”态,褒扬了他狂的个性,也暗示了对这种个性的担忧。 C . “这一错,铁难铸”,明确指出乡士的错误,呼应开头的“狂”字,强化了对乡士的指责和批评。 D . “世上”两句揭露了南宋王朝不能容纳贤俊,同时也流露出对乡士命运的深切同情。 E . 这首送别词刻画了一位狂放不羁、怀才不遇的乡士形象,寄托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2. (2) “节饮食,慎言语”这六字含义丰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在此句中蕴含的情感。
  •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一诗中描写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2. (2) 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两句诗是:
    3. (3) 苏轼《赤壁赋》中在慨叹人生短暂之后,流露出向往大江永恒的一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似乎有一种超常的直觉,能够捕捉到事物最饱满、辉煌的瞬间,在这个稍纵即逝的瞬间,他书写生命的绽放,也由此体会生命的快意。

    ②在分众化时代,走大众化路线,就意味着要面对众口难调的尴尬和困难,有可能你想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结果所有人都有不满意的地方。

    ③在韩国,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阶级分化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络绎不绝 , GDP增长的同时,污染严重、百姓文明素质不高、拜金主义盛行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⑤“超级英雄”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品牌,它一边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盈利,一边潜移默化地巩固年轻一代美国观众的国家认同感。

    ⑥相比新生儿父母被推销电话轰炸的不厌其烦 , 艾滋患者更加窘迫,一位感染者表示:“那些推销的人准确掌握了我们的信息,这让我们很害怕。”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⑥ C . ①④⑤ D . ③④⑥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现在许多山村,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不仅所剩下的是荒芜的土地,还有许多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 B . 与过去相比,虽然粮食产量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我国的粮食生产依然不能自给自足,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 C .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出现了习近平的身影,响起了中国声音,为协议达成注入了中国动力。 D . 任何人只要肯开动脑筋,在灵机一动的时候,把握住灵感,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就有机会帮助到我们。
  •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 . ③②④⑥⑤① B . ④③②⑥①⑤ C . ③①②⑤⑥④ D . ④①③②⑤⑥
  •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①。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第二,②。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的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第三,③。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PK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 11. 下面是鲁迅《阿Q正传》的片段,试比较原稿和修改稿的优劣,并说明理由。

    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原稿:人人愿意知道现钱和新夹袄的阿Q的中兴史,看去是天然的事,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庙檐下,便渐渐的问出来了。这结果,是阿Q得了新敬畏。

    修改稿:人人都愿意知道现钱和新夹袄的阿Q的中兴史,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庙檐下,便渐渐的探听出来了。这结果,是阿Q得了新敬畏。

四、写作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