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质量检测B卷(能力素养提升)...

更新时间:2020-05-20 浏览次数:93 类型:单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 . 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 . 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 . 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的“乐山乐水”情怀。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 . 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C .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 . 文章第二至四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五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 . 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 . 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D . 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湖

    海粲

        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你向她走去。

        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坚实的彼岸——火热,温情,弥漫着人烟和爱的祥祺的所在。

        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

        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

        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濛濛的天际……

        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出来。一块块赤褐色的废墟袒呈开来。

        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

        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

    (选自《经典美文》)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的古朴、安谧、空灵、和谐的优美意境上,而这带给了作者以深深的生命感悟。 B .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 C . 这篇散文因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 D . 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2. (2) 文章用“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作为结尾,请简要赏析。
    3. (3)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湖的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界定的“网红”具备三个特征:首先,“网红”必须来源于网络,具备网生性,而不能仅仅是线下名人的线上化;其次,“网红”要能够凭借优质的内容和个人魅力聚集粉丝,并能够对粉丝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产生影响;最后,“网红”必须是具备传播渠道的独立个体,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象征性的符号。报告将“网红”分为五种类型:电商网红、视频网红、直播网红、图文网红和事件网红。

    按照这种界定,这份报告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红”群体的粉丝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6年5月,仅微博平台的“网红”粉丝规模就已达到3.85亿人,在微博平台粉丝中比重为28%,仅次于娱乐明星的43%。

        报告还分析,“网红”的粉丝主要为17至33岁的高学历人群,“网红”与粉丝在年龄和学历程度上存在极大的相似性,这使得“网红”与粉丝往往拥有相似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他们之间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摘编自《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

    材料二:

    (摘编自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

    材料三:

        作为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的一种“伴生物”,“网红”并没有原罪。但在看得见的“资本”的诱惑下,“网红”直播平台出现的参差不齐和鱼目混珠现象还是值得警惕。一些低俗的网红直播,对于未成年人和主流社会道德价值观,都是一种不可小视的侵蚀。一些低俗网络直播抓住了当前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的空子,呈现出“野蛮生长”的不良态势。而要规范网络直播的有序发展,关键还是要建立有针对性和相适应的网络直播监管体系,并辅之以有效的惩戒措施,让低俗直播不敢播、不能播。当然,有效的监管体系,也要做好责任的分配,只有各个相关责任主体明确分工、紧密合作,才能让网络直播的监管之网越扎越牢。

    (摘编自郝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材料四:

        正因为“网红”的一举一动和无数互联网用户的“体验”息息相关,决定了人们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还应作为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移动互联时代,影响力越大,社会责任越大。尤其是考虑到那些关注“网红”且深受影响的青少年,“网红”经济更应有益于世道人心。从公众的角度,“网红”就是那些通过网络走红的人。既是能在自身的专长领域发挥到极致的草根达人,也有凭借爆料隐私、行为出格、装萌邀宠走红的各色人等。甄别良莠、择其善者而从之,应该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意识。

        互联网的兴起荡平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创造了成为公众人物的平等机会,使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独特的才能获取关注度和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网红”需要善意运用自身影响力、主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让“网红”经济真正成为创业创新时代的一道风景。

    (摘编自韩立勇《“网红”经济应有益于公序良俗》)

    1. (1) 下列对材料二图表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图表中的曲线表明,2016年5月到2017年3月,除2016年8,9,11月份是负增长外,其余月份都处于增长状态。 B . 图表中的柱形图表明,微博“网红”短视频的发展是一个稳步增长的过程,到了2017年短视频数量增加更加迅速。 C . 对比发现,2017年2月微博“网红”原创视频播放量与2017年1月相比,“网红”原创短视频的播放量增加较少,增长率下落明显。 D . 2016年12月是微博“网红”原创视频井喷发展的开始期,与之前几个月相比,无论播放量还是增长率都有明显增加。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对“网红”特征和种类进行界定的内容,以此证明近几年“网红”粉丝增加是因为对“网红”种类的界定。 B . 根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的内容可以判定“网红”是来自于网络的,是依靠网络生存的,而不是线下名人的线上化。 C . 来源于网络体现了“网红”的“网”,有大量粉丝并能影响他们体现了“红”,具有传播渠道的独立个体全面诠释了“网红”内涵。 D . “网红”和娱乐明星的粉丝区别很大,“网红”的粉丝大多是高学历,并且与“网红”有着相似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E . 材料三认为“网红”本身没有原罪,表述了“网红”直播出现的具体问题等;材料四指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成名的壁垒,对社会有积极作用。
    3. (3) 你认为“网红”要继续良性发展需要哪些改进措施?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封建论

    柳宗元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封建 , 非圣人意也。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 , 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B . 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C . 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D . 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封建,一种分封制度,帝王分封土地给诸侯,使其建立邦国。 B . 侯伯,侯爵与伯爵,泛指诸侯,即古时帝王所管辖的各个小国家中的王侯。 C . 郡邑,郡与邑,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置邑,相当于现今的省与县。 D . 禄邑,即食邑,指古代君王分封给臣子的城邑,而受封的臣子要在这个地方生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开篇以“天地”“生人”为例,指出“天地”“生人”有自己的原始阶段是比较接近事实的,由此得出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古代圣人的本意。 B . 周朝,诸侯骄横,国家多是动乱的;因为制度本身的原因,诸侯王不去改变使国家动乱的政治措施,天子也不能撤换不称职的诸侯王。 C . 秦朝实行了郡县制,但也存在很多弊端。秦朝有治理百姓的制度,也不让郡守、县令自行其是;但是郡县不能正确发挥郡县制的作用,刑罚残酷,劳役繁重。 D . 在最后一段,作者从诸侯王的角度分析,认为因为世袭,在上位的不一定圣贤,而处于下位的不一定不肖;如果想推行世袭制度,只有统一百姓思想才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②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范成大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观赏早春季节的景色,其中“闲”字反衬“忙”字。 B . 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陨落的荷花,诗人轻摇团扇,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来。 C . 颈联描写主人高挂窗帘、主客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意指延请苍翠竹色、迎接美丽山光,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D . 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林墙门敞开,距离官署所在的城门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山光不想急着回城,“鸡啼”以动衬静。 E . 全诗四联八句皆对仗工整,用词也浓墨重彩,如“残红”与“众绿”就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整诗意境隽永,蕴含无尽诗意。
    2. (2) 此诗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两句可以作为我们今天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广告语。
    2. (2) 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龄无关,比自己年龄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三、语言文字运用
  • 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NBA决赛场上,这位球员一记漂亮的3分球锁定了胜局,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球迷们热情的欢呼声不绝如缕

    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③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 . ①④⑥ B . ②③⑤ C . ①②⑤ D . ③④⑥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电视剧《于成龙》以层层递进的叙事节奏,紧紧围绕于成龙从七品芝麻官做到两江总督,表现他从处理芝麻小事到主理国家大事的浩然正气。 B . 新春佳节期间,广东社会消费由生存向发展、由物质向服务、由传统向新型升级,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生活理念的更新,也折射出别样年味。 C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近日完成超大容量光传输实验,其传输量是单模光纤最大传输量的5倍,可以满足一根光纤上67.5亿对人同时通话实现了。 D . 为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服务质量,江苏省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将大医院不低于20%的专家号源留在社区,由基层医院帮助患者进行预约转诊。
  • 9.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 . 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学生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 . 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 D . 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题典》,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
  •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文化就是进入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③,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 11. 下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示意图,请写一段话说明它的内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四、写作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溜出学校去看电影,等他们回到学校,大门已经关上了。若被老师发现私自外出,将会受到严厉的纪律处分。一同学提议翻墙跳进校园,他说:“没有其他好办法了,只能这样。”学校的围墙不太高,但上面有尖尖的铁栅栏,而且围墙里还有池塘,翻墙进去非常危险,后果不堪设想。“不,即使没有好办法,也不要用坏办法。”另一同学认真地说。

    对于两个同学的意见,你怎么看?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