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

更新时间:2020-03-12 浏览次数:27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0·河北模拟)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期望、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这种观点的是(    )
    A .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 . 生产承包责任制萌发 C .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 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 2. (2020·安徽模拟) “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公私合营 B .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 (2019·甘肃模拟)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进行的这种做法因大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而得到中央的肯定。“这种做法”是指( )
    A . 实行赎买政策 B . 建立生产责任制 C . 建立生产互助小组 D . 实行区域自治
  • 4. (2024八下·海门期末) 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布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这表明(    )
    A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 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 . 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 .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5. (2019·娄底)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40 华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尝试,勇敢地改,干出了片新天地。”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大胆的试、勇敢地改”的重大举措是(    )
    A . 进行土地改革 B . 成立农业合作社 C . 建立人民公社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6. (2024八下·临清期末) 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 . 农业合作社 B . 农业集体化 C . 人民公社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 (2023八下·沙田月考) 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农村改革的成功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8. “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公私合营 B .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9.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工分,……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
    A . 土地改革后的喜悦 B . 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 . 对农村改革的肯定 D . 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 10. (2019·永州) 如图反映的是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推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D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11. (2024八下·崇阳期末)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
    A . 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 .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2. (2019·天水)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而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变化的原因是(   )
    A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 公私合营的进行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3. (2024八下·舞钢期末)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 .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 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 14. (2024八下·乐昌期末)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 . 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 . 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 . 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15. (2019·福建) 左图到右图所示政府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

     

    A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C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开 D . 经济特区开始建立
二、非选择题
  • 16. (2019八下·永春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在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材料三: 1978—2017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统计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材料四: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现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1. (1) 材料一这份看似有点悲壮的协议书是哪个村庄的村民立下的?这份协议书哪一年开始实行的?这份协议书使农民获得了什么权?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基础及主要形式各是什么?
    3. (3) 从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你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
    4. (4) 材料四说明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业面临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厂长、经理冒昧大胆地向你们(省委、省政府)伸手要权”要的是什么“权”?这一“权”如何实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 17. (2022八下·平远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9—1984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55%,农业总产值增长68%,粮食总产量增长34%。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亿吨,登上一个新台阶。1980-1984年,我国在农产品出口上获得了近40亿美元的外贸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84年的355元。

    材料二:2004年,我国免征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同时,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其他省份进行降低农业税税率试点。在此基础上,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奈倒》,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从此,中国农民告剐绵延了二千六百年的“皇粮国税”。与1999年比较,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村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50亿元,平均减负率这80%。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 18. (2017八下·凤凰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1. (1)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拥护这个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