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7-08-25 浏览次数:108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关于伽利略和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伽利略证明了惯性运动,用实验验证了维持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外力 B . 伽利略证明了所有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时,都以同一加速度下落 C . 牛顿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的概念 D . 牛顿通过实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 2. (2023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1 s内一定运动了3 m B . 物体在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 .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任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 .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 m/s,则物体在任1 s内的路程一定是3 m
  • 3. (2018高一上·昌吉期末)

    如图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 .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 4.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5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

    A . 4:12:9 B . 1:3:5 C . 2:6:5 D . 2:8:7
  • 5.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 B . 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 C . “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D . “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 6.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物体C和D的初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 7.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g取10m/s2)(  )

    A . 10 N,向右 B . 30 N,向左 C . 30 N,向右 D . 20 N,向左
  • 8.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如图所示,轻绳OA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光滑的圆环,一根系着物体的轻绳穿过圆环后,另一端固定在墙上B点,且OB处于水平.现将A点缓慢沿天花板水平向右移动且OB段的轻绳始终保持水平,则轻绳OA、OB所受的拉力的大小TA、TB的变化情况是(  )

    A . TA增大,TB不变 B . TA不变,TB增大 C . TA、TB均不变 D . TA、TB均减小
  • 9.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m= 知,某一物体的质量跟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B . 由a= 知,某一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C . 物体运动方向一定跟其合外力方向相同 D . 物体加速度方向一定跟其合外力方向相同
  • 10.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下列几组力中,一定不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2N,3N,6N B . 3N,4N,8N C . 4N,6N,9N D . 4N,6N,11N
  • 11. (2020高一上·长春期末)

    如图所示,A和B的质量分别是1kg和2kg,弹簧和悬线的质量不计,在A上面的悬线烧断的瞬间(  )

    A . A的加速度等于3g B . A的加速度等于g C . B的加速度为零 D . B的加速度为g
  • 12.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木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水平力F作用于左端A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B间作用力大小为F1 . 当水平力F作用于右端B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B间作用力大小为F2 ,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

    A . F1+F2<F B . F1+F2=F C . F1=F2 D . =
二、填空题
  • 13.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实验所打出的一段纸带,在顺次打出的点中,从O点开始每5个打点间隔取1个计数点,分别记为A、B、C、D.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则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m/s;小车的加速度a=m/s2

  • 14. (2018高一上·抚顺期末)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 (1) 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 (2)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 理想实验法 B . 等效替代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建立物理模型法
    3. (3) 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 . 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越大越好 B . 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 . 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 . 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 15.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外力F、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

    1. (1) 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 (2) 某一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 .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 .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 .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 . 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 求出.
    3. (3) 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象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b) 图上端不是直线的原因是:

      (c) 图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三、计算题
  • 16.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如图,轻绳OA一端系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37°.轻绳OB水平,一端系在墙上,结点O处挂一重为40N的物体.

    1. (1) 作出O受力图;

    2. (2) 求AO、BO的拉力各为多大?

  • 17. (2019高一上·洮南月考) 客车以v=2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同轨道的正前方s=120m处有一列货车正以v0=6m/s的速度同向匀速前进,于是客车紧急刹车,若客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m/s2 , 做匀减速运动,问:

    1. (1) 客车是否会与货车相撞?

    2. (2) 若会相撞,则在什么时刻相撞?客车位移为多少?若不相撞,则客车与货车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 18. (2017高一上·南阳期末)

    如图,直杆长l1=0.5m,圆筒高l2=0.3m,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0.45m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g=10m/s2)求:

    1. (1) 直杆下端刚好开始进入圆筒时的瞬时速度;

    2. (2) 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

  • 19. (2017高一上·新余期末)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与粗糙斜面BC对接,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滑下,已知AB段斜面倾角为53°,A点离B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h=0.8m.两斜面对接点B处有一段很小的圆弧以保证小滑块拐弯时无碰撞,能以到达B点时同样大小的速度冲上BC斜面,已知BC段斜面倾角为37°,滑块与斜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斜面,从滑块到达B点时起,经0.6s 正好通过C点.(g取10m/s2 , sin37°=0.6,cos37°=0.8)求:

    1. (1) 小滑块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 (2) 小滑块沿BC斜面向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3. (3) BC之间的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