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五六七评价检测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77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伴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部队是( )

    A . 中国人民海军 B . 中国人民空军 C . 中国人民陆军 D .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 2.

    下列图片直接展示了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领域是( )


    A . 外交 B . 国防科技领域 C . 综合国力 D . 中国国防武器逐渐超越美国
  • 3.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 .   “不结盟”政策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独立自主 D . 求同存异
  • 4. 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响应,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中国首次提出这些原则的历史场合是( )

    A . 日内瓦会议 B . 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 C . 亚非万隆会议 D . 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 5.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 6. 2015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纪念活动。60年前,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位团长是( )

    A .   毛泽东 B . 周恩来 C . 邓小平 D . 江泽民
  • 7.

    漫画《梅开三度》(如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其中①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8. “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 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C .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 9.

    学校举行图片展,其中有下面三幅图片,请你给这些图片配上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 . 中国的外交成就 B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 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 .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 10. (2017八下·邹平月考) 50年前,一团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的国防建设走进了新时代。该描述反映的我国科技成就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中近程地地核导弹成功发射 C .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D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11. (2017八下·林甸期中) “点火!”随着指挥员命令的下达,操作手迅速准确地按下了发射电钮。导弹载着核弹头,向千里之外的预定目标飞去。不久,我国第一枚核弹精确命中目标,成功实现核爆炸。这一事件发生在( )

    A . 1964年10月 B . 1966年10月 C . 1967年6月 D . 1976年10月
  • 12. 下面关于863计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在世界范围内的高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提出的 B . 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提出并得到了专家的认同 C . 它涉及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八大领域 D . 863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
  • 13.

    大家一定熟悉这个小企鹅(下图),它是QQ标志。据统计,QQ聊天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超过了3000万,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这主要归功于( )

    A . 电话的广泛使用 B . 无线电试拍成功 C .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D . 航天技术的运用
  • 14.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品对联,颂国策”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挂出了“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赞颂的国策是( )

    A . “一国两制” B . “对外开放” C . “科教兴国” D . “和平共处”
  •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的领域是(  )

    A .  教育 B . 高新科技 C . 高等教育 D . 电子产业
  • 16. (2017八下·林甸月考) 在下列哪一年入学的儿童开始受到我国《义务教育法》的保护?(   )

    A . 1983年 B . 1984年 C . 1985年 D . 1986年
  • 17. 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

    ①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②上网浏览、发E—mail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

    ③人们排着长队买食油、棉布等生活必需品

    ④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砖房,90年代盖楼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8. (2017八下·仙游期中) “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

    A . 人民生活的提高 B . 医保制度的建立 C . 就业制度的变化 D . 综合国力的提升
  • 19. (2024八下·渭滨期末)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非选择题
  • 20.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新中国外交大事年表

    时间

    大 事

    1950年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5年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2001年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在国际上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2. (2)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上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材料一、二反映出邓小平与周恩来在对待国家主权问题上有何共同点?

    3. (3) 请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50年代相比我国70年代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4. (4)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前提条件。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积极倡导“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说明了什么?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见证中国激动时刻】

    材料一 《斯德哥尔摩新闻》1964年10月17日发表社论说:“在北京政权的头号敌人赫鲁晓夫被迫辞职的同时,中国进入了核大国行列。即使中国的爆炸不是为赫鲁晓夫放礼炮,中国这一示威性的行动也肯定表明赫鲁晓夫试图强迫中国赞同妥协政策的那种方式遭到了失败。赫鲁晓夫曾一度拒绝中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

    【了解中国宏伟规划】

    材料二

    【感动中国杰出人物】

    材料三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1. (1) 据材料,说说中国进入核大国的标志是什么。我国进入核大国行列有何意义?

    2. (2) 上图是我国哪一项发展规划的图标?它的制定与实施有何意义?

    3. (3) 袁隆平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他在该领域的研究给你哪些启示?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示例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年

    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核力量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惠及世界

    1985年

    向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

    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迈出太空探索重要一步

    材料二

    1. (1) 请写出三名为材料一所述科技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 (2) 材料二中“两弹一星”所指内容是什么?

    3.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 23.

    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