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材料三】风等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程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等材质,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争。当今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在发展旅游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波,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圆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五】戏曲是中国传統的戏剧形式,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戏曲种类,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刷等五十多个,龙以京剧流行最广,適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材料二、三、四、五分别介绍了中国的年画、风筝和。
最忆乡村年糕
蒸年糕,是乡村年前最喜庆的日子。全村男女老少一齐上阵。男人负责砌灶、抬水、劈柴、起放蒸笼。用的是方方正正的大蒸笼,需要两三个壮汉才能抬动。劈柴树桩最好,火旺,耐烧。女人负责发面、做糕、起糕。孩子们殷 ________(yīn yān)勤地向灶间递柴,巴不得一把火就把年糕蒸熟。大人笑道:“你们玩去吧!”孩子们自然舍 ________(shé shě)不得离开温暖的灶膛,斗鸡、踢毯子也要挨着大灶。不知是谁找来了花生、土豆、红薯干,埋入大灶柴灰里,不一会儿,空气中就飘着奇香。“给我一个!”“给我一个!”小孩子们你争我抢,转眼间,一张张小嘴都盖上了印章。
灶火熊熊,香气飘散,第一屉年糕起笼了。年糕方方正正,因其形如小孩睡觉用的枕头,我们把它叫作粑枕,一个足有一斤多。刚出笼的粑枕热乎甜软,十分好吃。这时候,不分你家我家,都盛上一碗大快朵颐。主人很开心,谁家的年糕被吃得多,那家女人才光荣呢!
自然,孩子们不会忘了烤年糕。等粑枕冷却,女人们就依了孩子们的请求,把年糕切成一指长的粑条,给他们烤。烤年糕是个技术活,一般由大孩子做。首先取两三条粑条,放在略微张开的火钳前段。然后,平放伸入灶膛内。不能急,一急,碰到灶壁,或是手无力发料,洁白的粑条就会掉落,惹得一身灰。
那一天,是乡村的节日。熊熊的灶火从早上烧到夜晚,乡村欢声笑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