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②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
③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化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材料二:
时间 |
史实 |
1888年9月 |
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 |
1891年 |
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 |
1891年 |
撰写多年的《孔子改制考》完稿,该书借“素王改制说”把孔子描述成“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
1895年 |
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
1898年 |
撰写了两部有关明治维新史的专著,对明治维新的史实进行不少改动和捏造,借以适合中国当时变法改制的需要 |
1898年4月 |
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 |
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一一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美国通史》
材料二: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