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

更新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260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如图是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国际格局是( )

    A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 . 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
  • 2. 下面方框中列举的历史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

    1879年10月,德、奥匈两国缔结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德奥同盟条约》。

    1882年5月,德、奥匈、意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

    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

    1907年,英、俄签订《英俄协约》。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3. 下列事件中带有恐怖主义性质且引发战争的是( )
    A . 光荣革命 B . 巴黎公社成立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十月革命
  • 4. 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一战爆发后反而参加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种情况最能说明一战的( )
    A . 原因 B . 性质 C . 特点 D . 影响
  • 5. (2017·遵义模拟) 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有(  )

    ①三国同盟形成   ②凡尔登战役  ③萨拉热窝事件  ④三国协约形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个沙皇尼古拉二世都远远比不上他那些伟大的祖先。”“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覆灭与下列哪个事件直接相关( )
    A . 俄国1861年改革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俄国二月革命 D . 俄国十月革命
  • 7. 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从“1917年”“列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关键词可以联想到的是( )
    A . 新经济政策 B . 俄国十月革命 C . 苏联模式 D . 农业集体化运动
  • 8. (2017九上·常德月考)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
    A .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B . 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 C . 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 9.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

    ①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③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④成为欧美国家竞相效仿的对象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
  • 10. 列宁晚年总结十月革命经验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
    A . 进行全面的改革 B .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建立苏维埃政权
  • 11. 巴黎和会通过对战败国的处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关系。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置了(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奥地利
  • 12.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巴黎和会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和会的( )

    A . 时间 B . 性质 C . 内容 D . 影响
  • 13.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其中的“两个大国”是指( )
    A . 英国、法国 B . 美国、苏联 C . 美国、日本 D . 中国、日本
  •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 . 宰割中国 B . 削弱英国 C . 限制日本 D . 瓜分德国
  • 15.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表反映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

    (注:1普特≈16.38千克)

       年份

    项目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

    (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 . 工兵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创建
  • 16.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 俄国暂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 . 社会主义制度存在较大的弊端 C . 俄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 . 经济政策根据国情进行暂时性调整
  • 17. 引起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户数及比例

    年代(年)

    1929

    1930

    1937

    户数(百万户)

    1

    6

    18.5

    占农户总数(%)

    3.9

    23.6

    93

    A . 发展商品经济 B . 实行农业集体化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
  • 18. (2019·历城模拟) “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它而言,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创造”指的是(   )
    A . 十月革命 B . 巴黎公社 C . 新经济政策 D . 苏联模式
  • 19.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反抗的都是( )
    A . 英国殖民统治 B . 法国殖民统治 C . 西班牙殖民统治 D . 葡萄牙殖民统治
  • 20. 如图是某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A . 法国大革命 B . 埃及华夫脱运动 C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 卡德纳斯改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4分,24题18分,共6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 350

    39 350

    俄国

    2.6

    1 740

    3 320

    法国

    6

    1 060

    5 550

    德国

    16

    290

    1 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以上材料整理自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四: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卧倒在地,冒着汗,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

    ——海明威《在我们的年代里》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子弹嘘嘘,大炮隆隆, 我不想再呆在这里……

    ——英国士兵在战壕里唱的歌

    1. (1) 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 (2) 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 (3) 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斯大林

    材料二: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以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力之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允许有害友邦安全之

    举动。

    1. (1) 请你评析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
    2. (2) 材料二出自哪一国际条约?该条约中所说的“友邦”实际上指哪些国家?
    3. (3) 该条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中最能体现其实质的是哪几条?
    4. (4) 这一条约的签订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为了纠错,列宁又采取了怎样的举措?效果如何?
    2. (2) 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
    3. (3) 综上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而我却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

    材料二: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损害印度人民权利的高压政策《罗拉特法案》,激起印度人民的强烈抗议。同年4月,英国殖民者制造了枪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1922年,发生了农民与殖民当局冲突的乔里乔拉事件,甘地认为这是暴力行为,为“无知者的不人道所激怒”而绝食五天,并且下令终止了这次不合作运动。同年,甘地本人被捕入狱。

    材料三:甘地活动剪影

    材料四: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徐友珍《甘地传》

    1.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主张的背景及这一主张的核心。
    2. (2) 根据材料三,概述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及其主要事迹。
    3. (3)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看法。
    4.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甘地的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