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届高三历史百日冲刺模拟试卷七

更新时间:2020-04-20 浏览次数:1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己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 载,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 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 . 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B . 法家思想己取得了独尊地位 C . 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 D . 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
  • 2. 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 )
    A . 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 B . 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 C . 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 D . 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
  • 3. 北魏天兴元年正月,“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隋代建立后“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于京师。这些做法的目的是(    )
    A . 节约民众生活成本 B . 保证官府作坊优势 C . 垄断手工业的生产 D . 确保国家财政稳定
  • 4.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地区出现的《杜骗新书》在序言中写道:“今之时,去古既远;俗之坏,作伪日滋。巧乘拙,智欺愚,人含舌锋腹剑之阴;此挟诈,彼怀猜,世无披心吐胆之交。”该书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
    A . 社会风气发生明显变化 B . 市民文学得到快速发展 C . 文化专制压制士人思想 D . 官方教化系统不断强化
  • 5.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2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A .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 B . 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 . 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 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
  • 6. 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至1900年,五十年间上海由外国教会创办的私立女校有16所;而自1898年国人自己创办第一所私立女校起,至1917年的二十年间上海国人自办的私立女校有43所,外国教会学校创办的私立女校在此期间增加11所。私立女校的增加( )
    A . 促进中国女性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B . 成为列强实施文化侵略主要方式 C . 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D . 根本瓦解了中国原有的教育结构
  • 7.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亿公斤)

    时段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际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

    其中: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

    3806. 05

    494. 54

    443. 88

    50. 66

    13. 00

    11. 70

    “一五”时期

    8017. 80

    933. 21

    847. 45

    85. 76

    11. 60

    10. 60

    “二五”时期

    6983. 20

    833. 32

    745. 66

    87. 66

    11. 90

    10. 70

    1963-1965

    5004. 50

    374. 02

    333. 42

    40. 60

    7. 50

    6. 7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阅读上表,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B .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 C . "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 D . 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
  • 8. 常州地产品牌“红梅”牌照相机,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下表是1974年——1988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由表中信息推断,“红梅”牌照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   )

    时间

    “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1974年

    红梅I型(120系列)折叠式照相机投产,常州市自主生产照相机

    1977年

    红梅II型(135系列)塑料相机开始定型生产

    1981年

    国集合营常州照相机总厂成立,职工超千人

    1985年底

    累计生产了10个型号的产品共86. 15万架,销售至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到印尼

    1988年

    年产量曾一度达到21万架,为全国同行业第一

    A . 经济特区的建设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 . 浦东开发的辐射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 9. (2020高二下·双峰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在古代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因为它不允许一个公民比其他公民更优秀,在这种制度下,个人的地位总是危在旦夕,一夜之间可能从最高自由堕入苛酷的奴隶状态”。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代雅典(   )
    A . 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B . 公民个体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 C .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D . 公民参政议政范围不断扩大
  • 10. 庞忠甲的《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文章中提到:伏尔泰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卢梭则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二者认识的分歧主要缘于( )
    A . 不同的阶级立场 B . 不同的认识角度 C . 不同的政治主张 D . 不同的时代环境
  • 11.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载:“当时(1922年)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让相对论得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奖。”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 它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 . “钟慢尺缩”现象违背事实 C . 它超越了多数人的认知范围 D . 时间和空间始终独立和静止
  • 12. 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任务是(   )

    A . 维护国家的和平和安全 B . 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 . 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D . 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二、材料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 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

    材料二:清朝统治末期,原有秩序漸漸松动,被突破的禁令越来越多,地域空间的划分逐漸模糊,内外城的区隔,甚至皇城与京城的界限也被打破,民人进入内城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城市内部的流动性明显增强。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混居,百业杂处的城市新形态。……早在清末,北京城南宣武门外的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开辟新区。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选择香厂作为城市改造的示范区域,名“香厂新市区”。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漸形成一处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于一处的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城市街区。

    ——摘编自王建伟《清末民初北京的域市化进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新市区的形成有何特点。并简要分析近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87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美国的人均每小时总值为100)

    年份

    1870

    1913

    1950

    1973

    1987

    德国

    5

    50

    30

    64

    80

    日本

    19

    18

    15

    46

    31

    英国

    104

    78

    57

    67

    81

    美国

    100

    100

    100

    100

    100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史实,提炼表中的某一信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忽视集体卫生机构和个体医生的作用. 片面强调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医疗服务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积极一生不高,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1978年-1984年,我国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内容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1984年-1992年,改革正式启动,其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内容涉及到办医体制、管理体制配机制、收费制度、事业经费补偿机制等医疗体制的多个方面。1992年-205年,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内容主要涉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体制等方面。2000年至今. 在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医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李玉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
  • 16. 【历史选修3:20世紀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以条约形式确定援华制日政策,但不承担直接参战的义务。中国则承诺不与第三国缔结共同反苏的协定。依约,苏联同样允诺不与日本签订任何条约。……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在这以后,苏联对华军事援助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从1945年2月起,苏联秘密从欧洲战场抽调大量军队,增兵远东。同时,苏军储备作战物资,改善交通,准备与日本一战。4月,苏联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

    ——摘编自赵士国《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概括1937—1945年苏联对日政策的演变,并指出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 17. 材料:东西文明之互争雄长,历史上之遗迹已数见不鲜,将来二种文明果常在冲突轧轹之中,抑有融会调和之日,或一种文明竟为其他所征服,此皆未决之问题。以余言之,宇宙大化之进行,全赖有二种之世界观鼓驭而前,即静的与动的,保守与进步是也。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所谓本身之觉醒者,即在东洋文明,宜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在西洋文明宜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而已。

    ——李大钊1918年7月《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选择第三新文明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大钊“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