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粤教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 /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7-12-23 浏览次数:6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法律文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2. 下列不属于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合法渠道的是(   )

    A . 直接向各级人大机关反映 B . 贴大字报 C . 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 D . 向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反映
  • 3.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非法方式(  )

    ①直接向各级人大机关反映  ②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  ③贴大字报  ④聚众闹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4. “哑巴代表”(有口不能说话)——“丫鬟代表”(当家不敢作主)——“举手代表”(与台上保持一致)——“以人为本”为百姓谋福利,表明 人大代表的素质不断提高。反映了( )
    A . 人民代表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B . 人民代表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C . 人民代表的地位不断提高 D . 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已十分完善
  • 5.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这说明在我国人大代表(  )

    ①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③要能倾听民意、反映民意 ④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使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6. 下列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的有(    )

    ①选举权   ②监督权    ③申诉控告权  ④ 批评建议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 7. 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全体代表对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做了认真的审议,这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行使(     )
    A . 立法权 B . 批评权 C . 监督权 D . 建议权
  • 8. “干部用的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的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是黑龙江省大庆市干部任用的通俗说法。这种制度主要说明了( )
    A . 我国公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来行使政治权利 B .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 扩大民主监督渠道,有利于增强民主监督实效 D . 我国公 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 9. 某乡镇政府计划砍伐道路两旁树木,建设一坐玻璃加工厂,实验中学课外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这种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他们准备向 政府建议,下列哪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
    A . 张贴大字报,号召村民抵制 B . 通过媒体发表意见 C . 直接向人民代表反映 D . 打电话直接向政府有关人员反映
  • 10. 为了增进市长与市民之间的联系,现在许多地方都特设“市长热线电话”12345。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 体现 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B . 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 C . 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诉讼权 D . 体现政府执政为民
  • 11.

    漫画《回扣》反映了某些不良社会现实,青少年对这种行为应该( )

    ①向检察机关监督举报 ②我们无权干涉 ③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检举 ④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2. 农村题材喜剧电视《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该剧以农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换届选举为背景,表现了一个足智多谋、嫉恶如仇的新任主任佟世才的形象,反映了( )

    ①村委会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利机关        ②每个村民都可以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直选是我国基层民主管理的最佳途径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13. 下图漫画《不识庐山真面目》,启示各级地方政府应该( )

    ①实行真正的政务公开制度  ②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认真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④保障公众享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权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每年春季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会议,全体代表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行使(  )
    A . 最高任免权 B . 最高立法权 C . 最高决定权 D . 最高监督权
  • 15. 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了(  )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③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④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6. “宪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这符合下列观点(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                ④宪法要保持稳定,不得修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7. 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这段话(     )
    A . 说明宪法是全体人民直接制定的 B . 表明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C . 表明宪法是我国所有法律的总和 D . 说明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
  • 18.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规定了(   )


    A . 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 . 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 C . 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D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 19. 下图《根深叶茂》表明,在我国法律体系中(  )

     


    A .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和普通法律相同 B . 宪法与其他法律无关 C . 宪法与普通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D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或修改的。这说明了(   )

    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内容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地位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④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二、问答题
  • 21. 胡洋洋同学发现所在学校大门口摆满了做小生意的摊位,放学期间常常出现交通堵塞现象,给学生上下学带来不便。 同学们议论纷纷,房文兵同学认为:这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我们无权过问,也没有办法过问。请你帮他出主意!
  • 22. 把握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我们在探究知识之间的关系时,可从下面的思路去思考: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区别和联系,区别是指知识之间的差异,联系包括两者的共同点和相互作用、影响等,请学习运用这一思路,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  我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宪法和教育法之间的关系。

  • 23. 在苏州打工的刘某用自己的手机向渭南市临渭区公安分局110报案称“渭南火车北站有炸弹”。接警后,西安铁路公安处立即启动反恐防爆预案,在临渭区公安分局的协作下,全面封闭渭南火车站和火车北站,对车站展开了地毯式搜索,结果并未发现有爆炸可疑物。3月3日,西安铁路公安处侦查员在苏州市高新区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抓获。

    请你用所学知识分析刘某的行为。

三、材料分析题
  • 24. 材料分析题:

    为关注家乡建设,九年级(8)班同学在进行了实践活动调查,他们发现乡政府门口张贴着“2009年秋季工作安排”如下:①开通法律援助热线电话,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 ②为使本乡稳定,从10月一日起取消财务公开制度;③坚决执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入学;④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管理,杜绝超生;⑤由于资金紧缺,乡办工厂排污设施不再投资,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你认为正确和不正确的工作安排各有哪些 ?
    2. (2) 作为国家小主人,应该结合工作要点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25.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 (1) “述——说权利”栏目中公民享有的众多权利说明了什么?


    2. (2) 请你结合“析——评案例”栏目中肖某的行为进行评析。


    3. (3) “悟——道感受”栏目中的案例给你哪些有益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