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生喉说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二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选段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从的角度对严监生进行刻画。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这件事充分体现了他的本性。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 ,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 , 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 ,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问 先 生 以 所 颂 十 一 人 者 何 人 也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简单成就非凡
逢锦科
①爱因斯坦当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年薪为一万六千美元,他主动要求减至三千美元,人们大惑不解。他解释说:“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以创造的原动力!”“简单的生活,无论对身体还是精神,都大有裨益。”爱因斯坦在弥留之际立下遗嘱:不发讣告,不搞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这样,什么名誉、地位,统统都与他无关。可是,又有谁不承认他的盖世贡献、非凡成就呢!
②古人云:“大道至简。”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简单”一些,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可以成就非凡的事业、非凡的人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心灵的简单,可以成就良好的心态。身处一个行色匆匆、变动不居的时代,面对浮躁、功利、奢华、喧嚣,有的人思虑重重,坐卧不宁;有的人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有的人工于算计,患得患失;有的人追名逐利,得陇望蜀。原因就是欲望太多、想得太复杂。庄子说:“其耆(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嗜好和欲望太重的人,他们的心智必然被堵塞得满满的。如此,对人生的领悟力就必然很浅了,就很难时刻保持睿智清醒的头脑。只有净除所有尘滓杂念,使心态始终保持从容达观,才能悟大道、辨是非、明真理,生出智慧,进入清澈澄明的境界,从而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想像力、创造力。
④“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处世的简单,可以成就淡泊练达的品格。人是社会的人,是有血有肉的高级动物,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能做到简单处世,是不容易的。有一段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告诉我们,简单是一种经历人生磨难后的大彻大悟,是领略了人生峰回路转后的轻松快意,是剔除一切烦恼而海纳百川的智慧,唯此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⑤“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对待名利的简单。人生在世,美貌、权力、财富、名誉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越是刻意追求反而越会为其所累,迷失自己,正所谓“心底无私,寝室安香;追逐名利,终日惊惶”,很难有所作为。相反,简单则是厚积薄发的干事之力、成事之道。自古以来大凡极致简约者,从来不是玩世不恭、随波逐流的平庸无能之辈,而是为理想和事业孜孜以求者。司马迁忍辱负重,默默砥砺,终成《史记》这部不朽巨著。 今天,我们在兰考看到泡桐造福百姓的时候,在大亮山看到森林覆盖荒山的时候,就知道焦裕禄、杨善洲的不简单了!所以说,善养简约之品,必能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干事业,“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以入世的精神做事,成就不凡的人生。
别做被剪掉的树枝
朱泾喜欢弹钢琴。而且,他知道谁钢琴弹得好,就是王老师。母亲说,王老师的钢琴连妈妈也比不上。
朱泾不信地问:“真的?”
母亲点点头。母亲告诉他,跟着王老师血钢琴,一定要认真啊。他点着头,为了能跟随王老师学习,母亲专门带着他去拜访王老师,还给王老师弹奏了一曲钢琴曲《今夜月光如水》。
那是妈妈最擅长的曲子,他小小就开始弹的。
王老师眯着眼,坐在椅子上,一只手轻轻在椅子扶手上打着节拍,结束,睁开眼道:“好啊,孺子可教。”
妈妈听了,一脸的惊喜,忙让他喊老师,给老师鞠躬。
就这样,他成了王老师的弟子。
他想,跟着这样的名师,一定能学出高超的技巧。两个月后,市少年宫就要举行的琴比赛了,他希望,到时自己能一举夺冠。
每天,他都跟着王老师学两个小时的钢琴。
王老师教钢琴很认真,首先要洗净手,也让朱泾洗净手。他告诉朱泾,弹钢琴时,要聚精会神,不要想别的事,一门心事放在手指上。
朱泾听了,连连点点头。这些,母亲都说过的,他懂。
王老师满意地点着头,让他将《今夜月光如水》再弹一遍。他坐在钢琴前,手指翻飞,如蝴蝶一样,一缕琴音飒飒而出,飘荡满室。
弹罢,他望着王老师,心想,王老师一定会夸奖他的。可是,王老师并没有,而是告诉他,他在穿指时,手指还有些不够自然。他想,怎么会啊,自己刚才的曲子很流畅的,和母亲的几乎不相上下了:母亲可是全市有名的钢琴家。
王老师坐下,屏声静气,三指一点,一滴音符滴落,如一滴圆润的露珠,划着五彩光线落下,仿佛就落在朱泾的面前。接着,五指翻飞,来去如风,却又丝毫不乱,一颗颗音符跳跃而出,如一声声鸟鸣滴在树叶上,如一粒粒冰珠落在玉盘中。其中,没有凝滞,没有艰涩,有的是轻云流水,风行水面。
最后,王老师双手高高抬起,一切都静止了。
朱泾站在那儿,他有些怀疑,这是自己弹的那支曲子吗?他想,一定是王老师改编了的,加入了自己的指法和领悟。
王老师笑笑,告诉他,他将来指法娴熟,领悟渐深,也会弹出这样效果的。
王老师说,就用《今夜月光如水》做为训练指法的曲子,什么时候练得和自己的一样了,再练别的曲子。
他急了,他来是学习王老师的经典钢琴曲《芭蕉雨声》的,他想到时候凭借此曲,夺取冠军的。
王老师摇头,告诉他,按照自己要求训练。
无奈,他每天训练着那支《今夜月光如水》。窗前,花儿凋谢,芭蕉叶已经展开,映绿室内,可他一直没有学到那支《芭蕉雨声》。
那天,他求王老师,教自己《芭蕉雨声》吧。
王老师不说话,正面对着一棵金桔树。金桔树不大,也就酒杯粗,绿色的叶子如碧玉雕琢,甚至叶脉都沁入绿色。叶面上,散发着淡淡的香味。金桔树的一根树枝,直直标上去,肥嫩粗壮,已经远远超过其它树枝。
王老师叹息一声,拿把剪刀,咔嚓一声,剪掉了这根树枝。他大惊,询问原因,王老师告诉他,这样的树枝,使劲地长,养分都被树枝吸跑,只会长高,不会结果。
他站在那儿,一言不发。
王老师拿了那根枝条看看,摇摇头:“做任何事情,别追求速度。”
他轻轻点点头。
那次市里的竞赛,他没参加,他觉得自己不够格。他坐在窗下,面对窗外芭蕉,一天天连着琴,春雨飘飞,秋阳朗照,从未间断。十五岁那年,市里再次举行钢琴赛。他去了,他一曲《芭蕉雨声》,轰动全场。评委们一直认为,他弹奏此曲技巧、指法,已经不亚于自己的老师。
只有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是王老师一句话润泽的结果。
他还知道,母亲也是王老师学生,鉴于他求快心理,母亲无奈,将他托付给自己的老师指导。王老师于是弄了棵金桔,想出这么个方法。
开端:朱泾随母亲拜访王老师,并弹奏了一曲《今夜月光如水》,得到王老师称赞,从而成为王老师的学生。
发展:
高潮:
结局:十五岁那年,朱泾参加市里举行的钢琴比赛,以一曲《芭蕉雨声》,轰动全场,并明白成绩的取得是王老师一句话润泽的结果。
①妈妈听了,一脸的惊喜,忙让他喊老师,给老师鞠躬。
②全橘树的一根树枝,直直翘上去,肥嫩粗壮,已经远远超过其他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