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四)

更新时间:2020-05-19 浏览次数:184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quē  fá

    kǒng  jù

    qī  liáng

    qīn  xí

    gīng  fù

    yàn  huì

    liáo  tiān

  • 2. 下列下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生  B .     C .   D .   停
  • 3.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前所未    无于事    乌之众    无人烟

      垂头气    跃跃试    头晕目    与世

    2. (2) 如果不潜心钻研,一心只想走捷径,恐怕是望梅止渴,的。
    3. (3) 在成吉思汗严明的号令之下,一群变成了世界上最英勇善战的军队。
    4. (4) 比赛前,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
  • 4. 给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绝”的解释:A.极,最;    B.没有出路的;    C.独一无二的;    D.断绝。

    1. (1) 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地讲了起来。
    2. (2) 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望之中。
    3. (3) 大刚聪明好学,身怀技。
  • 5. 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尽管……还……  要么……要么……  即使……也……    不但……而且……

    1. (1)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到海边去擔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
    2. (2) 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
    3. (3) 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是缺少许多,比如墨水,
    4. (4) 在这种情况下,找到小狐仙,可能没多大用处。
  • 6. 判断下列关于四字词语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鱼贯而入”“泪水如雨”都含有夸张的修辞手法。
    2. (2) “臭味相投”“游手好闲”一般用来对人进行批评或指责。
    3. (3) “郑重其事”若无其事”意思相近。
    4. (4) “头晕目眩”“成群结队”都含有一对反义词。
  • 7. 按要求写句子。
    1. (1) 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2. (2) 他说:“再过来一群我就跟着他们飞走。”(改为转述句)
    3. (3) 我既然不得不在这儿干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4. (4) 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关于“安静”的句子。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8. 补全下列句子。
    1. (1) 爸爸经常教导我:“俗话说得好,,一字值千金,读书只有下苦功夫,才会文辞精妙,字字千金。”
    2. (2) 近日,我校举行了语文研讨会,会上李芳老师的指导学生预习法得到老师们一致认同,让我也有很深的体会。真是“”。
    3. (3) 我到现在终于知道他是什么人了,这正应了前人说的话“。”
二、阅读与欣赏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首先,我让他知道,他的名字应该叫“星期五”,因为我在星期五救了他,我这样叫他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我教他说“主人”,然后让他明白,这就算是我的名字。我又教他说“是”和“不是”,并且让他知道它们的含义。我拿了一个瓦罐,盛了些羊奶给他,让他看着我喝,看着我怎么把面包浸在羊奶里。然后我又给了他一块面包,叫他照着我的样子吃。

    1. (1) 选段中的“我”是如何改变“星期五”的?
    2. (2) 原著中还有哪个情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说说理由。
  • 10. 仔细观察下面的“未成年人年度人均图书阅读量调查统计表”,回答问题。

    未成年人年度人均图书阅读量调查统计表

    年龄

    年份

    0~8周岁

    9~13周岁

    14~17周岁

    0~17周岁

    2017年

    6.34

    7.62

    8.21

    7.19

    2018年

    7.76

    8.57

    9.11

    8.34

    1. (1) 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0~8周岁未成年人2017年度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76本,2018年度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34本。

      ②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比2017年的7.19本增加了1.15本。

    2. (2) 请你为班级图书角撰写一条公益用语。
  • 11. 阅读名著《老人与海(节选)》,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节选)

        ①大约夜里十点的时候,他看见了城市的灯火映在天际的反光。起初只能依稀看出,就像月亮升起前天上的微光。然后一步步地看清楚了,就在此刻正被越来越大的风刮到波涛汹涌的海洋的另一边。他驶进了这反光的圈子,他想,要不了多久就能驶到湾流的边缘了。

        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磷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②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③他回到船艄,船还是好好的,他想。

        ④“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 (1) 文中的“他”指的是(    )。
      A . 渔夫 B . 鲨鱼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选一选。

      A.语言描写      B.环境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①:        ②:        ③:        ④:

    3. (3) 短文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鲨鱼,作用是(    )
      A . 表现这片海域不宜捕鱼,鲨鱼太多,困难很大。 B . 说明海洋里鲨鱼很多,对人类的威胁很大。 C . 从侧面衬托了渔夫顽强不屈、坚毅果敢的性格特点。 D . 说明渔夫不怕危险,敢于冒险。
    4. (4)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是全文的句,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 12. 习作与表达。

    题目:读《老人与海》有感

    要求:读了上题中《老人与海(节选)》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想吧!请联系具体事例写一写你读了《老人与海(节选)》后的感受,注意语句要通顺,字数5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