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

更新时间:2017-12-28 浏览次数:128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对《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B . 相与步中庭 / 往来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C . 庭下积水空明 / 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D . 潭中鱼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举也(《治水必躬亲》)
  • 3.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 4. 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5.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 . 实是/欲界之仙都 D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填空题
  • 6.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③晓雾将 , 猿鸟乱鸣   

    ④夕日欲 , 沉鳞竞跃   

    ⑤未复有能其奇者    

  • 7. 《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是指

  • 9. 读《答谢中书书》,按要求填空。

    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三、问答题
四、翻译
五、文言文阅读
  • 12. (2015八上·泉港期中)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 (1) 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 蝉/则千转不穷 C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 水/皆缥碧
    2. (2) 翻译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晓雾将                 ②水缥碧 

      ③未复有能其奇者    ④猿则百叫无

    3. (3)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俱备       有见日 B . 山川美      若脱笼 C . 流见底       以其境过 D . 竞跃      浪层层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 (5) 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6. (6) (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即可看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