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A.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B.竹片和木片 C.比竹片、木片轻
D.蚕丝织成的帛 E.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F.龟甲和兽骨上,或者青铜器
( )后来,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再用绳子穿起来。
( )西汉时代,用麻来造纸,但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 )几千年前,记录一件事情,就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 )再后来,把文字写在帛上,但帛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
(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 )东汉时代,蔡伦吸收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敦煌石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 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 年),僧人乐尊者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
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遭到了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莫高窟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