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2课《词四首》...

更新时间:2020-04-07 浏览次数:164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 1. 下面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B . 老夫聊发/少年狂 C . 八百里/分麾下炙 D . 俗子朋匈襟/谁/识我
  • 2. 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 .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C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3. 下列诗句、题目(或词牌名)、作者及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 B . 酒酣胸胆尚开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南宋 C .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D . 英雄末路当磨折——《满江红》——秋瑾——清代
  • 4.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1) 千嶂里,
    2. (2)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3. (3) 。鬓微霜,又何妨!
    4. (4) 持节云中,
    5. (5)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6. (6) 马作的卢飞快,
    7. (7) ,八年风味徒思浙。
    8. (8) ?青衫湿!
  • 5. 文学常识填空。
    1. (1)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朝文学家(姓名)。
    2. (2)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姓名),字,号,与并称“三苏”。“江城子”是是词的题目。
    3. (3) 《满江红》是先驱(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朝爱国词人(姓名),字,号,与并称“苏辛”。
二、综合题
  • 6. 某班级开展下列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反映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望》…………………………………杜甫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 (2) 【品诗句】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 .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游荡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三、诗歌鉴赏
  • 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词句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笛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图。 B . “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生动地表现了征人的内心感受。 C . ”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相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 D . 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写出了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2. (2) 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上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词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 . 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 . 词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 . 词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于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词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2. (2)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
    3. (3) 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4. (4) 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日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1) 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2. (2)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秋瑾的《满江红》一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予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1) 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秋瑾。 B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 . “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 .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
    2. (2) 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①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 (1) 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词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 (2)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 (1) “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中“强”读作,意思是
    2.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 B . 此词运用叠句和对比的艺术手法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感情,这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 . 上片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 . 上片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