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六教研片初二第二次...

更新时间:2016-12-22 浏览次数:88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7八上·镇江月考) 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 交流与合作
  • 2. (2016八·东台月考) “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彩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漫反射 C . 光的镜面反射 D . 光的色散
  • 3. (2016八·东台月考) 近年来,东台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植树造林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 . 减少大气污染 B . 缓解“热岛效应” C . 降低噪声污染 D . 缓解“温室效应”
  • 4. (2019九上·安阳期末) 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这主要是由于(  )

    A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 . 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 . 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 5. (2016八·东台月考) 如图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 观察车后情况 B . 只见树叶不见天空 C . 水中倒影 D . 隔着玻璃砖看木棒
  • 6. (2017八上·灌南期中)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 . 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 .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 . 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 .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 7. (2016八·东台月考) 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估测一些物理量,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 . 初二物理教科书的宽度大约为18.50cm B . 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为5m/s C . 学生正常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s D . 老师上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90分贝
  • 8. (2016八上·宜阳期中) 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 . 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 .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 .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 9. (2023八上·枣阳月考) 春运期间,为了赶去乘车,大人搀着孩子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孩子共走了110步,则速度快的是(  )

    A . 一样快 B . 大人 C . 小孩 D . 无法确定
  • 10. (2024九下·姜堰月考) 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气”;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周围也有“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 前者主要是由水壶中的水转变成的水蒸气 B . 前者主要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变成的水 C . 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 D . 后者主要是空气中水蒸气变成的水
  • 11. (2016八·东台月考) 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小鸟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正确的说法是(  )

    A . 像变小,像距变小 B . 像变小,像距变大 C . 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大 D . 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小
  • 12. (2017八上·大庆期中) 为了制作一束平行光,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

    A . 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 B . 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 . 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凹透镜的2倍焦点处 D . 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凸透镜的2倍焦点处
二、填空题
  • 13. (2019八上·景县月考) 进入校园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声音是由声带的 而产生,声音传播时,由近及远,声音的发生变化(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耳朵贴着教室墙壁感觉声音更加清晰、明显,说明体(选填“固”、“液”或“气”)也可以传声,且效果更好.

  • 14. (2016八·东台月考) 物体虽然振动,但以下情况中我们却听不到声音,是由于在声源和人耳之间(填“有”或“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或者是声源振动的频率高于Hz或低于Hz.

  • 15. (2016八·东台月考) 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水在结冰时温度为℃;水在沸腾时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水汽化时需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 16. (2016八·东台月考)

    如图所示,是﹣10℃的某物质受热熔化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加热后最初5min内该物质呈态;熔化过程持续分钟,由图象可知它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那么,区分晶体、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 17. (2016八·东台月考)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中,发现距离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物体向透镜靠近4cm时,所成像的性质是的实像.假如用它观看邮票上的细微部分时,为了使看到的字更大,应将透镜(靠近、远离)邮票.

  • 18. (2016八·东台月考)

    小张同学最近感觉视力下降,他去看医生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为他讲解视力下降的道理.由图可知,他是看不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应佩戴(选填“凹”或“凸”)透镜矫正视力,矫正后他所看到的物体成的清晰的像正好成在上.

  • 19. (2018八上·大丰期末)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度,分界面的(左/右/上/下)侧是空气.

  • 20. (2016八·东台月考)

    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 (1) 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2. (2) 纸锥下落过程中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

三、实验题
  • 21. (2016八·东台月考)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 (1)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此时在纸板B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 (2)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说明

    3. (3) 光线以30°角入射进行实验,测得反射角也为30°,由此可得结论: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可靠吗?理由是

  • 22. (2016八·东台月考)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 (1) 小华实验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调节凸透镜.

    2. (2) 小华调整后,如上图,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若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要些.

    3. (3) 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透镜(选填“左”或“右”)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到像时(选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

    4. (4) 小明又将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了适当距离时,又观察到清晰的像,由此分析,还可以只将蜡烛向(远离/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也能观察到清晰的像,显然这是(近视/远视)眼镜.

    5. (5) 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左右),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 23. (2016八·东台月考)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有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 (1)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表中的数据:

    2. (2)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 (3)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4. (2016八·东台月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小名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10°),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并记录了入射角α、反射角β、折射角γ.实验过程中小名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把入射角增大到45°时,发现折射光线突然消失了,把入射角减小为40°时折射光线又出现了.他以为是实验仪器发生了什么问题,经检查仪器一切正常.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但又有了新的发现:当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比有折射光线时明显增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小名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光从玻璃、水等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λ.听了老师的话,小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想知道这种玻璃的临界角是多少,玻璃和水的临界角相等吗,于是他重新进行了实验(从40°开始,入射角每次增加0.2°).

    下面是小名的实验数据:

    表1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单位:度)

    α/度

    0

    10

    20

    30

    40

    41

    41.2

    41.4

    41.6

    41.8

    42

    β/度

    0

    10

    20

    30

    40

    41

    41.2

    41.4

    41.6

    41.8

    42

    γ/度

    0

    15.2

    30.9

    48.6

    74.6

    79.8

    81.1

    82.7

    84.8

    90

    表2  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单位:度)

    α/度

    0

    10

    20

    30

    40

    45

    48.2

    48.4

    48.6

    50

    β/度

    0

    10

    20

    30

    40

    45

    48.4

    48.4

    48.6

    50

    γ/度

    0

    13.4

    27.0

    41.7

    58.7

    70.1

    82.7

    84.0

    90

    仔细考察小名的探究过程和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你针对“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这一物理现象,给它一个合适的名字叫光的(全折射/全反射);

    2. (2) 根据实验数据,玻璃的临界角水的临界角(大于/等于/小于).

    3. (3)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入射角增大时(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反射光越来越(强/弱);

    4. (4) 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入射角增大,折射光线(可能/不可能) 完全消失;

    5. (5) 如图2是一块玻璃三棱镜(等腰直角),周围是空气,一束光垂直于一个直角面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的光路图.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