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同步练...

更新时间:2016-04-20 浏览次数:127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B . 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凡是加入硝酸钡溶液有上述现象的一定是硫酸盐溶液 C . 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 B .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 C . 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D . 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 3.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现象,则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B . 酸雨一定呈酸性,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 C .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4.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因为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 .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 . 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 .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 5.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 2HCl+CuO═CuCl2+H2O B . 2NaOH+CO2═Na2CO3+H2O C . 2HCl+Ca(OH)2═CaCl2+2H2O D . CaCO3+2HCl═CaCl2+H2O+CO2
  • 6. 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 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 B . 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 C . 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 D . 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 7.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随时间变化图) B .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直至过量 C .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 8. 蚂蚁等昆虫叮咬后,会向人体中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在皮肤上涂下列物质中的(  )


    A . 稀硫酸 B . 氢氧化钠溶液 C . 肥皂水 D . 食醋
  • 9.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再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 B . 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不断滴入稀盐酸 C . 用pH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pH,再滴加稀盐酸,pH逐渐降低,最终小于7 D . 向装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10.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 . ①②③④ B . 只有①②③ C . 只有②③④ D . 只有①
  • 11. 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溶液,需要100克8%的KOH溶液,若改用100克8%的NaOH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为(  )


    A . 大于7   B . 小于7    C . 等于7 D . 无法确定
  • 12.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 C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D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13.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 . 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 . 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 14. 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颜色

    绿

    pH范畴

    1~3

    4~5

    6~7

    8~9

    11~14

    A . 由红变紫 B . 由蓝变绿 C . 由绿变橙 D . 由蓝变紫
  • 15.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二、填空题
  • 16.

    如图1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 (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烧杯中溶液的颜色由 色逐渐变为 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结束时,老师滴加两滴反应后的溶液到玻璃片上,烘干后出现白色固体.小明说这是氢氧化钠,小刚认为不可能,证据是

    (3)图3是反应的微观变化图,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此反应的实质是盐酸溶液中的 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酸和碱往往都能发生类似反应,请尝试书写氯酸(HClO3)与氢氧化钾(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2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 g.

  • 17.

    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

  • 18.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色,pH ;再用慢慢满加稀硫酸,同时用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时,pH ,证明酸、碱正好完全反应,这个反应称为反应.

  • 19.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为色,此时溶液的pH ,向此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性,pH ;继续滴入稀盐酸,溶液呈色,pH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0. 下列是家庭厨房的一些常用物品:

    A.铁锅 B.塑料水杯 C.食盐 D.食醋 E.小苏打 F.白糖 G.聚乙烯保鲜膜

    回答有关问题(用序号填写):

    (1)主要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2)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3)能用于除去热水壶内的水垢的是 .

    (4)生活中烹调时常用作调味剂的是 .

    (5)“××”牌发酵粉的成分中含有有机酸和 .

    (6)夏季被蚊虫叮咬后,为了减轻痛痒,可以涂抹 的稀溶液.

三、探究题
  • 21. 请回忆你和老师共同完成的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并按下列要求进行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探究】

    1. (1)

      请你依据图设计一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①溶液颜色

      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变成色.


    2. (2) 为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硫酸是否过量,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硫酸过量

      乙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丙同学的方案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硫酸过量

      【实验评价】

      ①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填“甲”、“乙”、“丙”)同学的方案.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同学方案错误的原因:一个同学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

      【实验反思】探究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硫酸是否有剩余,还可选择一种试剂

  • 22.

    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mL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VmL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合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猜想假设】

      猜想Ⅰ:pH增大是因为

      猜想Ⅱ: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

    2. (2) 【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

      (1)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

      (2)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 , 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填“>”、“=”或“<”).

      综合(1)和(2)证明猜想Ⅱ成立.

  • 23.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2)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能制取氨气.

    (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

    (4)氨气遇到氯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冒白烟(生成NH4Cl固体).

    【基础实验】图1是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1. (1) 若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化学方程式为  .

    2. (2) 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 ,图1中A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3. (3) 还可以利用B装置,向盛有固体氢氧化钠的锥形瓶中注入浓氨水快速制得氨气,则注入浓氨水的量至少要 .

      【探究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氨气的性质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1)氨气显碱性吗?(2)氨水显碱性吗?

      【实验验证】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无色酚酞试液浸润的干燥纸质小花进行图2中A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Ⅰ和Ⅱ纸花不变色,实验Ⅲ纸花变红

      【实验结论】(1)氨气不显碱性,(2)氨水 碱性(填“显”或“不显”).

      【查阅资料】图2中B是同学们查阅氨气溶于水后发生变化的情况.

      【交流反思】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

      (2)小军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稀盐酸,小花红色逐渐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探究结论可知,能用于干燥氨气的干燥剂是 (填序号).

      A.生石灰    B.浓硫酸    C.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拓展探究】

      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小.该兴趣小组增加了如图3所示的探究实验,在U型管A、B两端同时塞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则U型管内产生的现象应为 .

  • 24.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1. (1)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2)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

    3. (3)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4. (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 25.

     用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酚酞溶液.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无色溶液A是 ,仪器C的名称是

    2. (2) 实验中滴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 (3) 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4) 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 ,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

    5. (5) 实验步骤②和③两次使用了滴管,用完后需要洗涤的是 (填②或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