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0-07-02 浏览次数:216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yǎn)   隔(jiān)   陌(qiān)   垂(tiáo) B . (liè)       尔(shù)      寂(liáo)       悄(chuàng) C . (chǎng)    冠(é)        矫首(jiǎo)       壬(shū) D . 鸠(jū)       窈(tiǎo)      好(qiú)       菜(xìng)
  • 2. 下列各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 罔不因势象形 C .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D . 左手倚一衡木
  • 3. 下列划线词语古今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B .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 乃记之而 D . 其两膝相
  • 4.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佛印右                        不可久 B .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 . 此中人云                      如有所 D . 向所志,遂迷                  未果,病终
  • 5. 下列各项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C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6.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所作,“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就出自本文。 B .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所写的《永州八记》之一。 C . 《核舟记》是明末魏学洢所编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中的一篇。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 7. 古诗文默写。
    1. (1) 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2. (2) 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3. (3) ,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4. (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
  • 8. 名著阅读。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是:——著名钢琴大师;——英语特级教师。

  • 9. 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1) 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 , 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 (2) 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   脱鞍暂入酒家垆: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3. (3) 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             。(颈联)

      A . 风高 还 B . 风高 回 C . 高风 还 D . 高风 回
二、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2) 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初极狭,通人   才: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③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为:

      ④便扶路,处处志之   向: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3) 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①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②,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③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④”,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麟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⑤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扇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⑥《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⑦,珠帘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⑧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节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注】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宫室         为:

      ②罔不势象形   因:

      六角         或:

      ④高三四丈    可: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3. (3) 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4. (4) 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有二翁     昔:

      ②二人对     酌:

      ③)山余亦未登   是:

      ④越钱塘,长江  绝:

    2.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②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4. (4) 《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写作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