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80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miè)      蛮(hèng)      埋(mò)     出类拔(cuì) B . 削(bō)       祷(qǐ)        拙劣(zhuō)     不知所(cuò) C . 徨(páng)     择(jué)       新(zhǎn)     词夺理(qiáng) D . 事(yì)       落(duò)       爱(zhì)       挑拨离(jiā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萦绕   湎怀   招摇撞骗   自圆其说 B . 恐怖   屠杀   平易进人   孺子可教 C . 奠定   绚丽   光明正大   阳奉阴纬 D . 湛蓝   污蔑   卑鄙无耻   风口浪尖
  • 3.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也许他的这种讥讽的、不修边幅的气派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他那堂堂仪表和魁伟身材的特殊魅力。 B .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掌握的技艺多多益善 C . 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它能够自圆其说 , 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D . 班主任挑拨离间 , 他批评了犯错误的吕航同学,表扬了敢讲真话的冯宇博同学。
  • 4. 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B .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C . 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就是发现电子的人)。 D . 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 5. 下面语句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

    ②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④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⑤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

    ⑥一些人在立志时则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A . ③⑤①⑥④② B . ③⑥④②⑤① C . ⑤④①⑥②③ D . ⑤①④⑥②③
  •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最后一次讲演》中“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B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开头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中心论点: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C .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D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关于太阳的比喻、关于名人和凡人的区别等说法都非常幽默,有效地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 7.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对演讲有了深入的了解,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 (1)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应邀在北大发表演讲。在回答一名学生的提问时,麦克风突然出现了故障,场面十分尴尬。这时,这位74岁的老人像孩子般做了个顽皮的鬼脸,耸了耸肩说:“ 。”一句话引来全场的笑声和掌声,尴尬气氛顿时消散。

      想象一下,这位74岁的老人会说些什么。请补写在横线上。

    2. (2) 下面是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①~③题。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_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a.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c.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②【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③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 (1) 从选文看,作者要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2. (2) 选文主要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3. (3) 从选文内容看,作者强调对于格物和致知要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指什么?
    4. (4)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俞敏洪

    同济大学的同学们,晚上好!

        ①没想到把我如此“高大”的形象放在大屏幕上,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普通的,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跟我们未来的幸福和成功其实没有多大的联系。比如,有人认为相貌、学历、成绩、家庭背景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但大部分基本无关,比如说相貌: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因为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还有像我这样,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创办了新东方。所以不管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自己风度、气质的培养,自己胸怀的扩展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会慢慢变成你的智慧,所有这一切才是构成你成功的真正的本质。

        ②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大学为你奠定了基础,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有一份统计数据,将大学成绩前10名和后10名的同学做过一个调研,以20年一个阶段来说,大学最后10名的同学财富总量以及获得的社会地位,居然比前10名还要高。所以,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人生总要有份期待,哪怕是没有希望的期待。

        ③我们的人生就像连绵不绝的山脉一样,总是有无数险峰需要我们去征服,而一旦我们登上险峰后,生命中无限的风光就会展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尽收眼底。当然,攀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爬到一座山头,如果要去另外一座山头,必须从底下开始重新攀爬。你必须付出很多代价,但这种代价都是值得的。

        ④如果没有坚持读书的话,也许我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当时想着一定要考进大学,所以就拼命读书。我走到今天没有一天懒惰过,我现在每天依然要工作近16个小时,从高考那天开始每天如此。有的时候,你低着头一直往前走,你会发现目标就在你后面。所以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人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得快,但是要跑得久;二是不能停下来,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

        ⑤我发现,跑得快的人往往会停下来,而跑得慢的只要跑,早晚会达到你所向往的终点。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远,我觉得一定是马。他说您错了,骆驼走的路要远远比马多,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是不会停的。所以,一个聪明的人一辈子所创造的成就不一定比一个笨的人所创造的多,因为笨的人每天都在创造,而聪明的人可能创造一段时间会停下。

        ⑥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关键是要坚持。只要坚持走得比别人久,就能走出别人所不能的距离,走得比别人更远,你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只要坚持,你就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东西,就会拥有未来,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1. (1) 这篇演讲稿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 (2) 文章开头从自己的相貌说起,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这篇演讲稿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三、写作
  • 10.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