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真题体验12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071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2017八上·邢台月考) 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 )

    A .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 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 D .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 2.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 )

    ①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2018八上·高邮期中)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 )

    A . 近代史的开端 B . 近代化的起步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4. (2017八上·邢台月考)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共一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5. (2022九上·高州开学考)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

    A .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6.

    右图是一张历经岁月而残缺不全的毕业证书。据残存部分判断,此证书颁发的机构应是 ( )

    A . 京师同文馆 B . 京师大学堂 C . 神州马尾船政学堂 D .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 7. 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 (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 . 抗日战争
  • 8.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

    A .  吴佩孚 B . 孙传芳 C . 张作霖 D . 袁世凯
  • 9. (2016八上·乌拉特前旗期中) 与确定“八一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

    A . 南昌起义 B . 秋收起义 C . 井冈山会师 D . 红军长征
  • 10.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1927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抵抗包括 ( )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北伐战争       ④战略大决战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1.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 )

    A .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 .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发动了秋收起义 D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12.

    下图的名称应为 ( )


    A . 北伐战争形势 B .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C . 百团大战形势 D .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示意图
  • 13.

    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

    A . C B . B C . A D . D
  • 14. (2023八上·普宁期末)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

    A . 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 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 . 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 . 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 15.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6. 在红军征战藏区的过程中,各族人民支援红军的粮食约1000万斤,牛、羊、马、猪等各类牲畜总数约20万头。这主要说明红军长征 ( )

    A . 粉碎了敌人的重重围剿 B . 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支持 C . 保留了革命的精干队伍 D . 传播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 17. (2017八上·苍溪月考)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 )

    A . 鸦片战争 B . 七七事变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九一八事变
  • 18.

    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

    A .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 . 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 . 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 . 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 19. (2016·金平模拟)

    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7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也曾有过历史性会见.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会见时的合影照片拍摄地应为( )

    A . 南京 B . 延安 C . 北京 D . 重庆
  • 20.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的反攻”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 )

    A . 发动辽沈战役 B . 发动渡江战役 C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 解放南京
  • 21. (2023八上·桂东期末) 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22. 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扁担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经过的路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判断,他支持过下列哪一战役 (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
  • 23.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于哪一年?其标志是什么?

    2. (2)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领导中国军队先后取得了诸多战役的胜利,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3. (3) 结合所学,谈谈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 24.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复《天演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纲领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材料四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 (1) 材料一所陈述的史实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 (2) 上述思想主张开启了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领域里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 (3) 上面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它为哪一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 (4) 邓小平所说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这一次讲话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57—1966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材料三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习近平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

    2. (2) 列举20世纪50年代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3. (3) 联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及重要影响。

    4. (4) 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是什么?

    5. (5)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不断为人民造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