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综合检测8

更新时间:2016-04-25 浏览次数:141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

    A . 秦孝公重用商鞅 B .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 2.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

    A . 废分封行县制 B . 废土地国有兴私有 C . 废旧俗兴汉化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 《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一书中写道:“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转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4. 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了“改革”二字,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37年前,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是 (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中共八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5.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

    A . 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 . 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 . 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 . 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 6. 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一国两制”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这位老师是 ( )

    A . 美国 B . 中国 C . 俄国 D . 英国
  • 8.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一部反骑士小说,主人公总是梦想着自己是中世纪的贵族骑士而笑话百出。形成了作者所讽刺的中世纪这种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 )

    A . 丕平献土 B . 查理·马特改革 C . 种姓制度 D . 琅城起义
  • 9.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相媲美。”文中的“我”首先要感谢 ( )

    A . 亚历山大二世 B . 林肯 C . 明治天皇 D . 玻利瓦尔
  • 10.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这段话体现了大久保利通主张 ( )

    ①民富则国强     ②政府扶持经济发展

    ③以工业立国     ④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一生所成就的“大事业”是 ( )

    ①领导十月革命     ②实施新经济政策

    ③成立苏联      ④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③④
  • 12. 罗斯福自己坦言:“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这话表明了罗斯福新政 ( )

    A . 没有对资本主义做任何调整 B . 只维护资产阶级私人利益 C . 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 . 与法西斯专制实质相同
  •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A . 波兰 B . 捷克斯洛伐克 C . 匈牙利 D . 罗马尼亚
  • 14.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了自己”发生在 ( )

    A . 新经济政策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二、非选择题
  • 15. 改革和恰当的政策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着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

    1. (1) 材料一反映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在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请写出秦朝为抵御匈奴和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经济交流修建的两大工程。

    2. (2) 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列举在这次自救运动中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

    3. (3) 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4. (4) 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5. (5) 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这一时期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又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 1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 (1) 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