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 | 世界 |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1990—2000年 | 1990—2000年 | |
GDP | 3.5 | 5.5 | 2.0 | 5.0 | 3.0 |
货物出口量 | 7.0 | 14.5 | 0 | 9.0 | 6.5 |
货物进口量 | 6.0 | 16.0 | -0.5 | 8.5 | 6.5 |
货物出口额 | 10.0 | 24.0 | -6.5 | 9.0 | 6.5 |
货物进口额 | 5.0 | 20.5 | -4.0 | 8.5 | 6.5 |
由上表可推知( )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几经波折,仓促成文。揆情而论:孙中山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绝大多数都是接受西方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青年,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政治体制是一个二元制的政治体制,制衡无效,给权力之争埋下了隐患。20世纪初,中国无论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还是资产阶级的成熟程度和国民的民主意识都不足以支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持久实施,因而其终成废纸,也就不足为奇。如果我们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实施环境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短命”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长久不衰”的不同结局就更为清晰。
——摘编自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包含一个简短的序言和7条本文,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原则,两大缺陷。三大原则是分权与制衡原则、有限政府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两大缺陷是公开承认奴隶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奴隶制度的合法性;轻率对待公民权利,没有在宪法中规定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材料 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指的是一种带有功利主义色彩,以增加资本本身为目的,累积个人资本的责任,并且将积累的资本用于社会再生产而不是个人消费。资本主义精神同时带有资产阶级文化的色彩,个人只要能够在经济制度下以合法途径赚钱,就是擅长于某种天职的表现。韦伯描述的资本主义精神具有理性计算的特征,以严格、小心谨慎且有远见的计算为基础,进而谋求经济上的成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崛起。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材料:清末“新政”时,在一批新式官员的推动下,在农业方面准备采取一系列“新政”措施。在京设一农政大臣,专门负责考求督课农务事宜,在农政衙门内设京师农务大学校。在“新政”实践中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改革农政的办法。一是劝农学,即鼓励学生赴日本或欧洲农务学堂学习,学成回国充任各省农务局办事人员。二是劝官绅,即各省先将农学诸书广为翻译刊刻,分发各州县,每县设一劝农局,邀请各乡绅董来局,讲求谷、果、桑、棉、林木、畜牧等事,因地制宜种养,种养得法者给奖,地方官不举办农政者,照溺职例参革。三是导乡愚,即各省购办新种子、器械,先办试验场,然后发给全省,令民间试办,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次第推行。四是垦荒缓赋税,即鼓励开垦山地、海滩地等,种植林木、杂粮,悉听其便,不必强令开作稻田,以开辟地利,十年之内,概免厘税。
——摘编自赵泉民《政府的制度供给及其社会绩效——论晚清新政时期的农业政策》等
材料 国联调查团于1932年10月2日公开发表《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正文第一章至第八章主要记述调查情况,其中第四章为“九月十八日及其后事变之叙述”,第五章为“上海”,第六章为“满洲国”。第九章和第十章主要陈述解决中国东北问题的原则和具体建议。……“此(东北主权问题)为中国及列国共认之事实。中国政府当法律上之主权,亦从未发生疑问。在中日条约及协定上、其他国际条约上均可证明。各国外交部之正式公牍上亦一再申述。日本外务省之公牍亦然。”“日方于事前确有充分计划以应付中日间万一发生其战事。此计划于9月18日至19日之夜见诸实行。”“日军在是夜所采之军事行动,不能认为是合法之自卫手段。”伪满洲国“所有政权均操之于日人之手”。
——摘编自刘长江《从<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看<TRUTH(真相)>史料的历史地位》
材料 唐玄宗末年,户籍制度废弛,均田制已遭到破坏,旧的税收制度已无法维持。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780年,杨炎向唐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具体办法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居人之税,秋夏两征”,“其租庸杂徭悉省”,“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有一定的优越性。《旧唐书·杨炎传》称:“赋不加敛而增入……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