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三张图带你了解中国科技创新的精彩
全球创新指数(GII),自2007年起每年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通过量化指标展示各国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基于80项指标对全世界129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创新表现进行排名。
断提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稀土无处不在,你知道它为何被称为“工业味精”吗?
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战略性资源,稀土早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小到手机、陶瓷颜料,大到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处处都有稀土的身影。那么稀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稀土会被称为“工业味精”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稀土。很多人认为稀土是一种“特殊的土”,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稀土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种稀土矿,人们习惯把它们分为轻稀土与重稀土两种类型。轻稀土包括镧、铈等,重稀土包括钆、铽、镝等。稀土在自然界中大部分以稀土矿形式存在,需要通过复杂的冶炼提取过程才能被我们使用。
介绍了这么多种类,相信大家对稀土种类的广泛性有了一定认识,那么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这要从稀土“工业味精”的称号说起。稀土由于卓越的光电磁物理特性,能和许多材料组成很多种不同的新型材料,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如同味精给菜肴提鲜的作用一般,稀土也为许多产品提高了质量和性能。在军事方面,稀土大幅度提高了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在冶金工业方面,稀土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还可以改善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石油化工工业方面,稀土制成的分子筛催化剂代替了硅酸铝催化剂;在玻璃陶瓷方面,稀土对超导陶瓷、压电陶瓷、导电陶瓷等领域贡献丰富;在农业方面,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这样用途多样的稀土,成了各国争相研究的对象。值得庆贺的是,我国是稀土大国,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重稀土资源。不过,虽然我国是稀土大国,在早年间也是“稀土弱国”,之前稀土分离提纯核心技术一直被牢牢掌握在世界少数国家手中,我们还要高价从其手中购买深加工的稀土产品。值得关注的是,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孙晓琦团队,设计制备了新型苯氧羧酸类萃取剂,该型萃取剂可以定量萃取低浓度稀土,与稀土形成固体萃合物,并可以反复萃取和循环使用。基于该类萃取剂,结合溶剂萃取法和化学沉淀法的优势,开发出了全新的萃取一沉淀法工艺,使我国在稀土采选分离技术上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
①“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
②1960年,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得到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我们如果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
③在1964年、1965年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随后他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仍没能培育成功。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
“野败”。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经过改进品种组合,反复研究,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千克,比常规水稻增产30%。
④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千克目标实现;2004年,800千克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千克;2014年实现亩产1000千克。2019年9月,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千克攻关。”
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⑥“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