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98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读下面一句话,然后用行楷抄写在横线上。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 2.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xiá)      栩栩如生(xǔ)      信手来(niān) B . (nàn)      合(qiè)       味同蜡(jiáo) C . 碍(zhì)      吹毛求(cī)      拘(nì) D . (jiè)      寂(liáo)        浮光影(lüè)
  • 3.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文彩藻饰   要决   狂妄自大 B . 惆怅   渲染   心旷神怡 C . 笼统       意蕴   目不忍睹 D . 蛾眉   旷远   淋漓尽致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 . 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 . 《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D .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 5. 读名著《简·爱》填空。

        简爱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工作是在(地点)做(职业)。简爱所教的孩子阿黛勒,她是(人名)养女。在这里,简爱勇敢地向对方表白了。

  • 6. 默写。
    1. (1) 列国周齐秦汉楚。;输,都变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2. (2)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3. (3) 梅花南北路,。(文天祥《南安军》)
    4. (4) 饿死真吾志,。(文天祥《南安军》)
    5. (5) 无限山河泪,。(夏完淳《别云间》)
    6. (6) ,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 7. “五·四”青年节前夕,海南省龙鸣中学九年级(1)班在定安县母瑞山革命纪念园举办主题为“缅怀革命烈士,传承革命精神”的实践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材料: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山区,是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摇篮”。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将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和力量,为海南的解放和全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 (1) 这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有些同学认为,马上就要中考了,还举办这样的活动,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在横线上,要有理有据。
    2. (2)

      活动结束后,班委会决定编辑活动专刊。下面是刘涛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一则征稿启事,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①正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则征稿启事内容不完整,请在横线上补充。

二、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时读书乐·冬

    南宋 翁森

    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选自《张季直书四时读书乐》,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注释]①韦编:古代将竹简联缀成篇的皮绳,后借指书籍。

    材料二

    读书自述

    李贽

        曹公云:“老而能学,唯吾与袁伯业。”夫以四分五裂横戈支戟尚能手不释卷 , 况清远闲旷一老子耶!

        天幸生我目,古稀尚能视细书;天幸生我手,虽古稀尚能书细字。然此未为幸也。天幸生我性,平生不喜见俗人,自壮至老,无有亲宾往来之扰,得以一意读书。天幸生我情,平生不爱近贵人,故终老龙湖,幸免俯仰逼迫之苦,而又得以一意读书。

        然此亦未为幸也。天幸生我心眼,开卷便见人,便见其人终始之概。读书论世,古多有之,见皮面,或见体肤,或见血脉,或见筋骨,然至骨极矣。纵自谓能洞五脏,其实尚未刺骨也。此余之自谓得天幸者一也。天幸生我大胆,凡昔人之所羡以为贤者,余多以为假,多以为迂腐不才而不切于用;其所鄙者、弃者、唾且骂者,余多以为可托国托家而托身也。其是非大戾昔人如此,非大胆而何?此又余之自谓得天之幸者二也。有此二幸,是以老而乐学,故作文以自乐焉。

    (选自《焚书续》,中华书局2009年版)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所提袁伯业为袁遗,东汉末年人。②老子:李贽自称。③戾的义项主要有罪过;凶暴,猛烈;违背,违反;至,到等。

    1. (1) 阅读材料一,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三、四两句所展现的场景。
    2. (2) 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古稀尚能视细书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B . 自壮至老          温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 C . 读书论世          所宜有之书          (《送东阳马生序》) D . 见皮面            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3. (3)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两处)

      夫 以 四 分 五 裂 横 戈 支 戟 尚 能 手 不 释 卷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其是非大戾昔人如此,非大胆而何?

    5. (5) 阅读材料二,说说李贽拥有读书之乐是否纯属“天幸”。
    6. (6) 根据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读书的乐趣有哪些。
  • 9.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节选)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国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1. (1) 通读全文,具体阐述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2. (2)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3. (3) 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 10.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新与旧(节选)

    王鼎钧

        文学创作贵乎创新,最忌守旧。什么叫做旧?有人说凡是已经写出来的作品都是旧的,只有那还没有创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新的。也有人说,那没有被人模仿过的作品才是新的,一经辗转模仿便不免陈陈相因。这些说法都未免太严格,那“还没有创作出来的东西”还没有成为作品,无法观察它的新旧,而作品,一经创作完成,只要它够好,自会有许多作家受它吸引,学它的样子,伟大的作品甚至能左右文风,形成时尚,就是所谓“管领风骚”。

        “新”作品应该是业已创作完成的作品,它之所以“新”,并不是由于别人不曾模仿它,而是由于它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模仿别人。新不新向前比古人,不是向后比来者。“新”之可贵,在乎它增加了文学的总成果,用数字来表现,假定一国文学的总成果。现在是一百,此时有一位作家能够创新,则该国文学的总成果马上增加为一百零一,如果没有人创新,则大家写来写去其总成果仍为一百。中国文学史记述汉赋唐诗宋词,西洋文学史记述古典浪漫写实,都是从总成果着眼。近世难道没有人用古典手法?当然也有。

        汉赋唐诗、古典浪漫都是文学的大潮流,作家并不一定要掀起这种大潮流才算创新,小处着眼,作家无处不在“推陈出新”“因新得新”。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面,李尔王失位出走,十分狼狈,有人看见了他,惊问“那不是国王吗?”李尔王昂然回答“每一寸都是国王”,这句话是莎翁的创作。后来好莱坞为女明星玛丽莲・梦露宣传,说她“每一寸都是女人”,这是模仿,如果我们也形容汉武帝唐太宗“每一寸都是君王”那就是因袭或抄袭。作家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摆脱因袭,跳出模仿,从事创作,这是“推陈出新”。作家的尝试也许会失败,即使他失败了,别的作家也可能从他的不成熟的作品里得到启发,以他的作品为“绿肥”,成功地培育出新种来,这是“因新得新”。由于“推陈出新”之必须,“因新得新”之可能,所以许多人都鼓励创新,甚至宁愿忍受勇于创新所造成的一时的破坏与混乱。中国俗谚有“文从胡说起”,从这个角度看就不是胡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是鼓励因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却可能是鼓励创作。

        创新有没有方法呢?有一个学画的朋友努力想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弄得废寝忘食。有一天,他去拜访他的老师讨论这个问题。他的老师说:“如果你学我的画,我有办法教你,如果你想自成一派,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因为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我想有很多人赞成这位老师的说法,创新如果有方法,人人如法炮制,岂不都成了一代宗师?不过也不能把事情看得太死,方法是一回事,使用那方法的人能有多高的造诣是另一回事,“方法”能使人成为射手,不一定成为神射手,但是神射手也曾和射手一同受训。我说过写作好比烧瓷器,方法是公开的,但是有的师傅烧出来的瓷器特别精美。不仅此也,烧瓷器还有所谓“窑变”。这一窑瓷器烧出来走了样,出现了“变体”,好得出奇,珍贵无比,到底为什么,谁也说不出原因来,你想使同样的情况再出现一次吗?简直不可能!“窑变”没有方法,烧瓷器有方法,而窑变是因烧瓷器才出现的。文学创作的方法大概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有人说创新也有方法,我们不妨听听。

        我在《灵感》中介绍过一本书:美国教育家奥斯朋写的《实用想象学》。这本书反复说明创新的方法。他说的创新本是指工业发明,但是他说,工业发明与文学创作其理相通,两者都是一种设计,因之,文学创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工业产品发明新的设计,反过来说,工业发明的方法也可以使文学的产品更新。他的主张似乎呆板无趣,可是并非完全不值一顾。(选自《文学主张》,王鼎钧著,三联书店2017年版)

    1. (1) 作者认为怎样的作品才算“新”?
    2. (2) 创新有没有方法?下列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 . 创新是没有方法的,老师告诫朋友学画的话语就代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B . 创新是有方法的,只不过跟使用这个方法的人造诣有多高有密切的关系。 C . 创新是没有方法的,所以射手和神射手一同受训,也永远不会成神射手。 D . 创新是有方法的,因为某些师傅能烧特别精美的瓷器,却并不愿说出来。
    3. (3) 同样是熟读唐诗,有人会“偷”诗,有人会“诌”诗。这里的“偷”与“诌”本质区别是什么?
    4. (4) 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及“窑变”?
    5. (5)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面材料。

          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问世后并不惊艳。百年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三、写作
  • 11. 坐在教室里静读一本书,活跃校园中参加一个活动,奔走于社会大课堂进行一次实践……都会让我们产生思考,从中获得启示。请将“_______给我的启示”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