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三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新时间:2016-04-27 浏览次数:1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

    A .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 .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 . 德意日结为轴心国同盟
  • 2.

    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 . 法西斯的暴行 B . 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C . 欧洲战场的残酷 D . 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 3. 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 .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B .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C . 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D .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有(  )

    ①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②在巴黎和会上“分赃”不公

    ③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④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5. 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我”是下列哪国人(  )​

    A . 德国 B . 英国 C . 波兰 D . 捷克斯洛伐克
  • 6. 下列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中,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是(  )​

    A . 巴黎和会 B . 华盛顿会议 C . 慕尼黑会议 D . 雅尔塔会议
  • 7.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二战期间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表示德国的道歉。勃兰特下跪的历史原因是(  )​

    A . 德国在一战二战中都战败了,下跪是战败的象征 B . 德国在二战中屠杀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C . 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成为战争策源地 D . 德国不断发动侵略,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领导苏联人民顽强抵抗德国侵略的领导人是(  )​

    A . 列宁 B . 罗斯福 C . 丘吉尔 D . 斯大林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参战国在各个战场上作战,其中属于二战战场的有(  )

    ①欧洲战场②非洲战场③太平洋战场④苏德战场⑤美洲战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③⑤
  • 10. 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A . 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 . 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 . 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 D . 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 11.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请按先后顺序排列二战中德军的进军路线(  )

    ①波兰②法国③英国④苏联​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③①④ D . ②①③④
  • 12. 《虎!虎!虎!》是一部有关二战中令美国蒙羞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是(  )​

    A . 美国战败投降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中途岛海战 D . 日本偷袭珍珠港
  • 13. 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1941年6月,德国撕毁《慕尼黑协定》,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B .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C . 1941年12月,美国对日宣战,美国卫国战争爆发 D . 苏德战争初期,由于德军长途跋涉,人马困乏,节节失利。
  • 14. 历史与社会课上,陈老师安排学生收集珍珠港事件、莫斯科保卫战等相关资料作为下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 苏联卫国战争 D . 太平洋战争
  • 15.

    下面这部纪录片肯定会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珍珠港事件 C . 德国突袭波兰 D . 敦刻尔克大撤退
  • 16. 1936年11月,A国和B国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根据协定的规定,在反对共产国际方面,两国必须“交换情报”,“紧密合作”一年后C国也加入这一协定,三国轴心正式形成。A、B、C三国是(  )​

    A . 德国、日本、意大利 B . 英国、法国、意大利 C . 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 D . 法国、英国、俄国
  • 17. 一味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亡国的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苏联 D . 波兰
  • 18. 法国沦陷后,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继续开展反德斗争的是(  )​

    A . 罗斯福 B . 戴高乐 C . 丘吉尔 D . 斯大林
  • 19. 下列哪次战役是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不列颠之战 C . 中途岛海战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20. 下列有关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是英法联军向法国的一次大撤退 B . 大撤退中英法联军几乎全军覆没 C . 它使英法联军保存了反攻的有生力量 D . 它是在英法联军遭到意大利军队包围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问答题
  • 2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材料二:从世界范围的经济崩溃中吃尽苦头的国家,莫过于德国。外国的贷款突然停止或被收回,工厂纷纷停工,有六百万人失业。……共产党的选票稳步上升。……某些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和反共和主义的分子——原先的贵族、容克地主、军官、莱茵区的钢铁大王以及其他的工业家——抱有想法,认为希特勒可能对他们有用。纳粹的一部分资金就是得自这样的来源。这一群大人物,设想,他们将能够控制希特勒,从而……控制群众不满情绪的浪潮。

    ──R·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下卷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的什么政策?英国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德国法西斯组织夺取政权的背景。

  • 22. 战争初期,苏军处境不利,大片国土沦陷。德军迅速推进,兵临莫斯科。10月初,德军发动了进攻莫斯科的战役,形势一度十分危急。在莫斯科,德国侵略军遭到了顽强抵抗。同时德军在苏联冬季来临时,没有给士兵配发冬装,冻伤士兵人数超过战斗伤亡,飞机、坦克等装备也难以发动。12月初,苏军转入反攻。经过40天激战,德军损失50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1)使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的是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为什么能取得胜利?请你至少列举3点理由。

  • 23. 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1)“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反映美国在“遭到突然和蓄谋的进攻”之前奉行的是什么政策?

    (3)“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这次进攻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 24. 材料一:敦刻尔克大撤退使30余万英法士兵幸免于难,但法国毕竟已元气大伤。留在法国本土的60余个二流师和数千英军,要抗击包括10个装甲师在内的140个德国师,显然已经无能为力了。

    材料二:正当德军向法国腹地推进,其先头部队进抵巴黎西郊时,一直自称“非交战国”的意大利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出动32个师,越过阿尔卑斯山侵入法境,给法国背后一刀。面对险恶的局势,法国政府并未号召和组织人民奋起抵抗。6月11日,法国政府迁到图尔,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

    请结合材料分析法国败亡的原因。​

  • 25. 联系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为什么能够频频取得胜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